翰林们最容易得到的差使是乡试主考。乡试主考官通常由朝廷派出。国家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所以对主考官待遇颇厚。担任主考,可以先从户部领取部分路费。
正如同混乱的薪酬制一样,差旅费也是一笔糊涂账。所谓预支,事后所余并不需缴还。而考官出行,例由沿途驿站付给夫马,不必自己出银,故此一项,可以省出一笔银子。
乡试结束时,地方官场要送给主考官员&ldo;辛苦费&rdo;。这笔钱多由一省的督抚或学政来转交,往往高达数千两。这笔收入,会使一个穷困的翰林一夜&ldo;暴富&rdo;。此外还有中举者的贽敬等收入。
所以曾国藩在日记家信中多次提到希望得一次差。道光二十二年年底他说:
我在京该账尚不过四百金,然苟不得差,则日见日紧矣。
道光二十三年,朝廷举行了一次&ldo;考差&rdo;,选派去各省主持乡试的官员。身为翰林院侍讲的曾国藩对这次考试期望极大,为了准备这次考差,他甚至预先服起了补药:
男因身子不甚壮健,恐今年得差劳苦,故现服补药,预为调养,已作丸药两单。考差尚无信,大约在五月初旬。
也许是曾国藩的虔诚感动了上天,他鸿运当头,从大批京官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四川乡试正考官的派遣。此时正是他经济极度紧张的时候,真是久旱逢甘雨。
曾国藩当然大喜过望。得信之后,曾国藩立刻忙了起来。首先给家人朋友写信汇报此喜信,然后兴兴头头借轿子、雇轿夫、领银子、借银子、买衣服、做衣服、到兵部领勘合、交割手中杂事……
七月初九,曾国藩出京西行,一路心情愉快之至,吟诗作赋不绝。这一天的日记写道:卯初(早上七点)起行,雨后朝旭,清气可飧。西山在望,万尖如笋……未初过白河沟,慨然思明成祖与李景隆之战,得句云:&ldo;长兴老将废不用,赵括小儿轻用兵。&rdo;
作为一省的正考官,这次任务所获收入曾国藩记有账目。现存账目部分内容如下:
入银数:
四川省城
公项二千四百两。
制台百两。(宝)
藩台百两。(潘)
道台吴(珩)百两。
道台张百两。
领盘费四百两。
内帘十二人共五百一十三两。
首县轿银四十两。
魏祝亭五十两。
张赞周二十两。
刘遐亮百两。
将军五十两。
周荔农五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