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相信,他因为追念他母亲,才去的小渔村。问题是,他到泉州来做什么?单纯的生意,还是别有目的?闽南沿海也有倭寇活动,他和那些倭寇是什么关系?是否有什么图谋?是要袭击沿海,还是准备打劫商船。
张歆随即想到陈奉德陈奉贤在海上的失踪,以及正在海上的程启,坐不住了。
&ldo;阿姨,你怎么了?奶奶,有什么事?&rdo;女孩子们诧异的目光帮助张歆镇定下来。
她什么也做不了!她不可能去对官府军队,或者同知义兄说她在海边认识了一个男人,很可能是个倭寇,可能会对沿岸和商船不利。且不说不会有人相信她,不可能救得了谁,首先毁掉的是自己的名声,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的生活,还会毁掉那个渔村,那些村民。
她本来就是多出来的人,就当没有她,就当她什么也不知道。是生是死,都是那些人的命。
冷漠,无视,对遥远的不知姓名面目的人,容易。却很难真把自己认识的,还是生意伙伴,处处帮助支持自己的人的死活不当回事。可大海茫茫,程启也不知到了哪里,告诉他家里,也不过让他们白担心。
张歆只能望天祈祷:&ldo;妈祖娘娘,保佑他平安归来!&rdo;
又寄希望与自己想错了。李元川不错属于倭系,可他的眼神很清澈,气息很干净,应该只是个商人,不是海盗。
六月中,新房完工。薛伯薛婶,余家婆媳,好心要替她暖房,庆贺乔迁之喜。张歆却没那个心思和工夫。
新的庄子买下来了。看地议价交割,都是阿金张罗。决定之前,陈林氏替张歆过去看过一趟。张歆忙过两个宴会,直过了半个月,才抽出时间去看自己的新产业。
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新买的这个庄子与两个大农庄为邻,地界内原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分属四个姓,都是这个庄子的佃户。那两个庄子都是一半水田一半茶园。一个庄子的主人就住在庄上。另一个庄子属于卢家某一房的一位爷。卢家也是闽南有数的人家。庄子由一房心腹家人打理,主人一年来巡查个几次。
新的庄子是个小山谷,以山头为界。界线另一边,属于另外两个庄子的土地,都种的茶树,其他的是光秃秃的石头荒山,无主,连大个的动物都少见。最近的庄院村子也隔着几里。地方虽然远些,胜在容易管理,不会有郑家村那样的破事。
新庄子占地不小,只有谷底处七八十亩水田,还都不是上等田,其余都是坡地山地,所以卖价不高。原主人本来也打算在山上种茶,不知为什么,不成功。
有了先前那个小农庄的经验,阿金倒是愿意要坡地,投入少,压力小,可以慢慢改造。反正也不打算种水稻,东家手里还有不挑土质的新物种。花个几年,必然面貌一新。
经过鹅的官司,张歆和阿金之间抛却顾虑,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同阿金详谈一番,把自己想到的知道的,都告诉他,张歆就觉得自己没法再有什么贡献,就把新庄子完全交给阿金了。她愿意信赖阿金,也只能信赖阿金,因为,她不懂行,干不了。
阿金说这个农庄别的都好办,就是交通不便,没有大路通出去,不过也不是没法改变。卢家的庄院就有大路直通官道。我们如果能修一条路,接上他们的,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修路,需要从茶园穿过去,要占用他们部分土地。使用他们的路,也需要得到允许。
阿金和卢家这边的管事接触过,提出了协商的意愿,可这些事只有两边东家才能谈。好消息是,卢家这位大爷娶的是碰巧就是程启的嫡亲妹妹。阿金打听过,程启三兄妹感情很好的,卢家夫妻又很恩爱。
张歆小小惊异了一把。她和程家的人也太有缘了吧?
有程启居间,卢家应该容易协商。当然,她也不能占人家妹妹的便宜,总要给出点好处作为交换。
这个程启,怎么还不回来?不是说往年三四个月就能回转么?这眼见就是台风频繁的季节了。但愿他一帆风顺,平安回来。
进了七月,程启还是没消息。
倒是阿金和阿怀家里传出了好消息,两边结亲了。说起来张歆还可算媒人。
福寿阁卤物卖得极好,鸡鸭鹅猪的需要量很大。张歆自己的农庄不要说还不能供货,供也供不上。都是阿金的二儿子在收购供货。张歆也不雇他,而是借给他一笔钱,让他四下去收购,再以说定的价钱从他手上进货。只要他能保证供给,保证质量,就一直会从他手上进货。
这收购禽畜,一旦摸到门道,不过是跑腿的力气活,销路有保证,收入就有保证。福寿阁需要量大,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哥专心跟着父亲学习管理农庄,不肯参和他。整地那会儿,他和阿怀家老大处得不错,成了好朋友。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万一哪天出错,得罪了张歆,还能有个渠道帮忙求情,他就跑去拉阿怀家老大入伙。
阿怀家老大一直在家里帮母亲种地,湖西村有了学堂后,也跟着读点书。阿怀在家时,教过他一点,故而他年纪偏大,程度在一众学生里也算比较好的。
后来阿祥回家赋闲,没钱没名分也到学堂帮忙上上课,过过做先生的瘾,私下里给侄儿们开小灶的时候更多。阿怀家老大渐渐觉得学堂里学不到什么东西,坐在一堆小孩子中间不自在,就不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