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三千威仪》下列举&ldo;至舍后者有二十五事&rdo;,宋译《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
伽》六自&ldo;云何下风&rdo;至&ldo;云何筹草&rdo;凡十三条,唐义净著《南海寄归内法
传》二有第十八&ldo;便利之事&rdo;一章,都有详细的规定,有的是很严肃而幽默,
读了忍不住五体投地。我们又看《水浒传》鲁智深做过菜头之后还可以升为
净头,可见中国寺里在古时候也还是注意此事的。但是,至少在现今这总是
不然了,民国十年我在西山养过半年病,住在碧云寺的十方堂里,各处走到,
不见略略象样的厕所,只如在《山中杂信》五所说:
我的行踪近来已经推广到东边的水泉。这地方确是还好,我于每天
清早没有游客的时候去徜徉一会,赏鉴那山水之美。只可惜不大干净,
路上很多气味,‐‐因为陈列着许多《本草》上的所谓人中黄。我想中
国真是一个奇妙的国,在那里人们不容易得着营养料,也没有方法处置
他们的排泄物。
在这种情形之下,中国寺院有普通厕所已经是大好了,想去找可以瞑想或读
书的地方如何可得。出家人那么拆烂污,难怪白衣矣。
但是假如有干净的厕所,上厕时看点书却还是可以的,想作文则可不必。
书也无须分好经史子集,随便看看都成。我有一个常例,便是不拿善本或难
懂的书去,虽然看文法书也是寻常。据我的经验,看随笔一类最好,顶不行
的是小说。至于朗诵,我们现在不读八大家文,自然可以无须了。(十月)
□1935年
11月刊《宇宙风》1集
5期,署名知堂
□收入《苦竹杂记》
印书纸
闻怡谷老人言,桐城黄君的《论衡校释》已出,前日往琉璃厂,因买得
一部。王仲任为吾乡先贤,素所景仰,尝谓与明李卓吾清俞理初同为中国思
想界不灭之三灯,《论衡》中九虚三增至今犹有万丈光焰,惜自昔乏善本,
常令人感觉不易读耳。黄君此著有功于后学不少,鄙人亦大受惠赐,披读数
章,豁然意解。但用纸稍差,质滑而分量重,且甚脆弱,其实以那么的高价
发售,似亦不妨用竹纸印矣。
此种纸微黄而光滑,便于印锌版,出于日本,在彼地则不用于印书,只
供广告传单之用,不知来中国后何以如此被尊重,称之曰米色纸,用以印精
装本,此盖始于开明书店,旋即泛滥全国矣。中国为印书最早之国,至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