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围过来,不等荣昌鹤再问,郑左淳见大伯郑龄渊也在,忙低头痛苦道:
“是陈常君纠结一干人要动粗,我们没办法,喊来家丁保护我们。”
许二渔忙在一旁点头哈腰地附和。
年逾古稀的郑龄渊见状,便转而问陈常君:“你就是陈常君?你倒是说说,有什么过结要在这里动手大打人?”
“所以您觉得我一个九岁的傻到要跟他动手?”陈常君反问。
郑龄渊冷笑下:“恶人就是恶人,无论大小。我们大熙朝周围那么多番邦小国,自不量力挑衅的也有多是。”
“既然这么说,那就事论事好了。今儿是端午节,天气又好,同村的阿郎们要我背诗给他们听,刚刚不知前辈们来,颂咏在兴头,都没能施礼迎接,还望海涵。”
说着,陈常君弯腰行了大礼。
郑左淳和陈常君的态度大相径庭,品质立判高下,在场的几个对陈常君都露出赞许的笑意。
以陈常君从前在村里的为人,上柏树村的这些壮丁们,是绝不会替他作证的,但是如今这些人自己都不知为何,不用任何人暗示,都纷纷表示“就是这样”。
心齐地仿佛一切都是真的。
因两人各执一词,显然这“案子”没法判。
郑龄渊垂眸,深知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与其纠结是否要械斗,还不如从根源上挖。
因涉及郑家,其余土豪乡绅都不好发话,待一众人平静下来,郑龄渊面无表情地转向陈常君:
“小郎这首《滕王阁序》颂咏地的确精彩,可不知你们一行人,为何会选在烟光阁朗诵?”
荣昌旬不等陈常君回答,先一步解释:“陈二郎一家是我请来的贵客。”
“如此,甚好。”郑龄渊对此也无话可说,而陈常君年岁又小,实在不能过分为难。
既然还没动手,这事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郑龄渊便开始转移话题:
“后辈们一首《滕王阁序》,到让我想起当年殿试,那时我已过而立之年。后生可畏,后生可畏,不知是哪个村的?村塾先生值得夸赞……”
“不是的大伯!”
郑左淳并不懂郑龄渊此时的心情,只以为自己有了靠山,指着地上的贯钱大声道:
“明明是他们在此闹事,我不得已用钱打法,哪知他们得寸进尺,非要闹上一番不可!无非想多讹些钱。”
这几句话无疑像大耳刮欻欻抽在郑氏家族和荣氏家族脸上,荣昌旬登时沉下脸:
“我的贵客,要你用几个钱来打发?你可真是了不起啊!”
郑龄渊呵斥郑左淳给荣昌旬道歉,郑左淳不敢忤逆,只好无奈施礼道歉,但谁都看得明白他的不情不愿。
陈常君看的清楚,眼下这群乡里的“领导”是想让这件事含糊过去,大家高高兴兴地过节不香吗?
但陈常君可不能这么就过去,他并不为自己,而是为去年端午节刘小郎白挨的一顿打。
一行人配合地谈笑风生,夸赞几句陈常君颂咏的精彩,说着便要离去前。
陈常君忽然上前行礼:“郑老德高望重,刚刚的问题晚辈还没回答实属无礼,是关于我们的夫子。”
郑龄渊捋着胡须疑问:“哦?说来听听,我也想知道什么人能教出你们这样的学生。”
郑龄渊的一语双关让众人替陈常君捏把汗,唯独荣昌旬朝陈常君投来一点揶揄的目光,仿佛他的小伎俩早就被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