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pdf > 第72章(第1页)

第72章(第1页)

太平天国战争耗尽了曾国藩的心力。越到晚年,他对官场上的陋俗越持&ldo;浑和宽容&rdo;的态度。这种心态使得他不能下定决心,从根本上重新厘定陋规,建立一套清楚合理的新财政体系。他采取了承认现实的态度,认为陋规形成多年,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纠结难分,无法彻底清理,只能因势利导。他说:&ldo;大抵风俗既成,如江河之不可使之逆流。虽尧舜生今,不能举斯世而还之唐虞。贤者办事贵在因俗而立制。所谓&lso;除去泰甚&rso;者耳。&rdo;

从整体上看,江南地区的减赋政策对太平天国战争后经济的恢复功不可没。战争停止几年之后,原本被蹂躏得毫无生气的江南地区已经重现繁荣,许多地方已经见不到战争的痕迹。同时,官员们的贪婪榨取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对澄清两江地区吏治也起了重要作用。

吏治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当然是对官员的任用和管理。有治人无治法,是传统政治的不变信条。

到达祁门之后,曾国藩立刻派出幕僚,秘密考察两江地区所有高级官员(府道以上)的优劣。同时,他又要求副省级和道员级官员们汇报自己属下官员的情况。同时命各级基层官员以公文形式,谈一谈自己对本地形势和任务的看法,以此考察官员的素质:&ldo;密札司道,举劾属员,札各营统领,举劾营官哨弁,均得以密函上达。札饬道府州县官,访求地方利病、山川险要,留心所属绅民之才俊、田野之树畜。现前急应办理事件,均用书函答复。&rdo;

他还仿效唐代武则天之法,在衙门口置一木匦,名为举劾箱。号召所有军民人等,举报贪污不法官员,总督衙门对举报人严加保护。

通过一番考察,曾国藩认为两江地区急需从外地调来几位高素质的官员,来作为本地官场的楷模,为此他写信给胡林翼等好友,请他们推荐好官:&ldo;唯须得极清廉极贤之州县一二人,来此树之风声。&rdo;他甚至想把安徽省北部的地方官全都换掉,为此写信向胡林翼求助:&ldo;皖北州县,一一皆请公以夹袋中人才换之,俟当附片奏之。&rdo;

虽然对官场进行了一番洗汰,但曾国藩对两江地区的官员整体素质一直不满意。同治元年,他在给安徽巡抚李续宜的信中说:&ldo;他选用的州县官员&lso;皆不惬物望&rso;,而李巡抚留用的那些人&lso;也非称意之选&rso;。&rdo;这反映了大清帝国晚期吏治极度败坏之下官员素质的整体陷落。因此,曾国藩只能降格以求,以能找到&ldo;中材&rdo;为满足。到同治二年夏初,他在给郭嵩焘的信中还认为自任总督以来,&ldo;吏治毫无起色,可愧之至&rdo;。

直到调任直隶总督后,曾国藩才发现,和这个天子脚下的省份比起来,两江地区的地方官素质还是很高的。

同治七年七月二十日,曾国藩奉命调任直隶总督,成为天下各省督抚之首。在赴保定就任途中,曾国藩一路留心考察直隶的吏治,结果令他十分惊讶。他说直隶&ldo;风气之坏,竟为各省所未闻&rdo;,&ldo;此间吏治极坏&rdo;。

他发现,有的直隶地方官到任一年多,竟然没有升堂问过一次案。另一个问题是各地随便摊派抓差,以致穷人纷纷逃亡。在给皇帝的奏折中,他这样汇报:

臣入境以后略询民间疾苦,大约积狱太多,羁累无辜。闻有州县到任年余,未曾升堂一次,讯诘一案者。又因连年用兵,差徭甚重,大户则勒派车马,供支柴草;小户则摊派钱文,掳充长夫。劣绅勾通书役,因缘讹索车辆,有出而无归。贫户十室而九逃。

曾国藩决心痛加整顿,&ldo;大加参劾&rdo;,&ldo;严立法禁,违者重惩&rdo;。他对朋友们说,自己&ldo;素非苛刻者流&rdo;,这样做实在是迫不得已,&ldo;非刚猛不能除此官邪&rdo;。

在对属下官员们进行深入考察了解之后,曾国藩于同治八年四月将第一批应参应举之员汇奏朝廷。这次参劾的十一名劣员均为知县、知府以上官吏,其主要劣迹或是&ldo;性情卑鄙,操守不洁&rdo;,或是&ldo;貌似有才,心实贪酷&rdo;,或是&ldo;擅作威福,物议沸腾&rdo;,或是&ldo;品行卑污,工于逢迎&rdo;,或是&ldo;专事夤缘,贪而多诈&rdo;,或是&ldo;浮征勒派,民怨尤甚&rdo;,或是&ldo;词讼置之不理,积压尤多&rdo;,或是&ldo;疏慵不理公事……浮收勒派,贪名久著&rdo;。与此同时,又据实情将李朝仪等十名贤员的事迹加以表彰。

九月上旬,他又递上第二批举劾官员的名单,包括参劾劣员八名,保举贤员九名。

经过整顿,直隶官风大为改观,然而,曾国藩并不满意。他说:&ldo;年内两次举劾,虽舆论尚谓不谬,而官场习气全未转移。&rdo;就在曾国藩准备将整顿吏治进行到底之际,发生了&ldo;天津教案&rdo;。之后他又调回两江总督原任,使得直隶吏治整顿半途而废。

第五节向小吏低头:曾国藩与潜规则

除了清的一面,曾国藩也有&ldo;浊&rdo;的一面。

总督时期,曾国藩在人情来往上开支不少。

在官场应酬上,曾国藩并不标新立异,而是尽量从俗。刚刚就任总督时,他曾经要求部下免于迎送,时间长了,他发现这种要求实在难以贯彻,徒然惊世骇俗,并无实益,所以越到后来,就越随波逐流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