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瑀辰皱眉,面露不悦,冷声道:“公孙太傅,你对本王的话有意见?”
“不是,瑀王,下官不会讲故事!”公孙皓杰尴尬道。
“不会讲故事?”邵瑀辰沉下了面色,眸光冷厉,“公孙皓杰,你可是少傅!”言下之意,少傅怎么可以不会讲故事!
一听邵瑀辰这话,公孙皓杰心知,他是必须讲故事了。不由面露苦笑,思索半响,如赶鸭子上架般,缓声道:“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大概发生在百年前!”
“有一个男子,名叫洛寻,无父无母,家境贫寒,没有钱读书,却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他希望自己能读书,能够参加科举,能够当官造福百姓。”
“可是他很穷,读书对于他而言,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读书的愿望很难实现,但是洛寻从未放弃,他每天上山砍柴,打猎,然后将柴火和猎物拿到市集上去卖,换了钱以后,就全都攒起来。”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洛寻十八岁那年,他终于攒够了上学堂的银两。他成了学院里年纪最大,却大字不识的学生,没少受人嘲笑。”
“对于别人异样的眼光,洛寻从不在意,只是认认真真的读书识字。他比所有人都努力,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吃饭的时候,他在看书,干活的时候,他在看书,就连出恭的时候,他手里都拿着书本。”
“二十三岁那年,他参加了府试,成为童生,一年后,参加院试,成为秀才。三年后,参加了乡试,成为举人,在次年举行的会试之中,落榜。”
“前路艰难,他没有放弃,经过了三年的努力,在第二次会试的时候,再次落榜。又过了三年,再次参加会试,还是落榜。”
“四十一岁那年,他第五次参加会试,终于通过,成为了贡仕。”
“在最后殿试的时候,被皇上钦点为二甲进士,第一名传胪。虽然不是一甲,但对于一个十八岁才开始学习的平民而言,这样的成绩,已经堪称奇迹。”
“洛寻虽然中了进士,但是并没有被皇上重用,只是给了一个九品县令的官职,还远放偏远之地。”
“对此,洛寻没有抱怨,一直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花了五年的时间,将自己所辖县府打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
“洛寻的政绩,被途径当地县府的钦差所知,最后上报了皇上。南陵有如此好官,皇上自然大喜,随即将洛寻抽调回京,入主顺天府,破例提拔为正四品府丞。”
“过了七年,在洛寻五十三岁那年,被皇上钦点为皇长孙少傅,后来一路成为太傅,到了最后,皇长孙登基,洛寻也成为了帝师,那时,洛寻已经是杖朝之年(八十高龄)。”
公孙皓杰说完这个故事,眼眶都有些泛红,心里满满的敬佩。
洛寻,原本只是个孤儿,没有姓名,因为个子高,别人都称呼他傻大个。之所以在大个前边加一个傻字,那是因为,众人都觉得,他想要读书考科举的想法太过天真,太傻了。
十八岁那年,洛寻进入学堂,他的恩师怜惜他可怜,就让他随了自己复姓公孙,取名公孙洛寻。公孙洛寻,也就是公孙皓杰的曾爷爷,先帝爷的老师。
听到这个故事,邵瑀辰自己也是感触良多,民间也不乏良才!
至于众位学童,年纪稍微大些的,有些面露钦佩,有些面露不屑(此类学童打从心底瞧不起平民)。至于年纪小的,大多都是一脸茫然,对于他们而言,连科举是什么都不知道。
三宝年纪小,除了一些“浅显易懂”的东西,大多时候,都是一脸茫然。
“少傅,洛寻为什么没有爹爹和娘亲?他为什么很穷?又为什么喜欢读书?”就算只听懂了一点点,三个宝宝还是非常有好学生的潜质,满脑子的为什么。
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公孙皓杰却一个都答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