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继位了,仁宗啊……”
书院里,李希烛看着于灵前登基的太子朱高炽,心里没有任何意外的情绪。
因为他已经对永乐帝表明了自己的意志。
他管大明,那么永乐帝就会选一个治世之君。
如果他不管大明的话,那么大明为了对抗来自四海的敌人,就需要一位能征善战的皇帝。
除此之外,李希烛的老家也是大明朝。
只是,他的老家那里的大明朝早就已经发展到了第十几位皇帝的时期了。
也正因为如此,李希烛知道永乐帝选继承人的这段历史。
即便没有他干预,永乐帝最终还是选择了太子和太孙父子。
太子继位,史称仁宗。
仁宗在位不久便病死了,于是就由朱瞻基继位,史称宣宗。
这父子俩就是后来在史书上记载着开创了仁宣之治的正主。
只是,在他老家那里的史书上还记载着,仁宗继位后,汉王叛乱谋反,兴数十万大军要进京勤王。
结果自然是失败了,仁宗仅仅只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轻而易举的就瓦解了汉王的根基。
不久后仁宗就病死了,朱瞻基灵前继位,然后顺着自家胖爹给铺的路走下去,收拾了自家叔叔就跟看天时收果子一般的简单。
“这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虽然也是大明,但如果汉王不傻,恐怕根本不会做谋反叛乱这种自掘坟墓的时间,除非有外人支持他……”
李希烛摸了摸下巴,喃喃道。
这是一个个人武力就能够决定百万大军级战争胜负的世界。
而他作为人间第一人,自然也能够轻易的玩弄人间的规则。
有他在,大明乱不了,汉王也不可能以起兵谋反的手段来篡位。
而且,姚广孝恐怕也不会任由汉王作乱。
随后,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李希烛的预料。
汉王没有起兵谋反,而是以亲王的姿态继续定居京都。
于是,朝堂上就有大臣参了汉王一本,说他一直不去云南就藩,定然是有了谋反的心思。
汉王大怒,借着仁宗一直以来都维持的仁义形象大放厥词,说自己留在京都是要帮兄长管理军队,这是先帝还在世的时候定下来的。
然后汉王又在私下里找仁宗谈话,说什么自己不想去云南那种苦寒之地,生怕一辈子都见不到哥哥和弟弟了,还把永乐帝搬了出来,说先帝生前最大的遗愿就是要让他们兄弟三个和和睦睦,兄弟齐心。
好家伙,这根本不像汉王能够说出来的话。
在外,他占了兄弟情义。
在内,他还占了对先帝的孝义。
要说汉王的府里没有一些军师帮他出谋划策的话,根本没人信。
而后又过了一段时间,汉王开始越发的低调起来。
任谁看了都会疑惑这孙子是不是转性了?
不过很多人都明白,汉王这种人怎么可能会转性。
凡有血性,必起争心。
要让汉王老老实实当一个王爷的话,他当然不可能满足。
毕竟,他跟着永乐帝南征北战了一辈子,永乐帝可是一直都通过暗示和画大饼来诱导他发力的。
这也使得汉王一辈子的目标就是朝堂上的那座皇位。
而现在,汉王的低调只是还没有找到时机,他可能在藏拙,就像当年的燕王朱棣一样……
……
永乐帝驾崩后不久,鸡鸣寺里便有通天的光柱耸立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