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微弟子,初学乍练百日筑基者,一律算作是道童。
修习御气之法,有所大成,三年可以进阶称为知客。
再历经执火、坐照等品阶,方能够带剑行走。
剑师若能证见自心一点灵明,则可被选作修士,登上清凉台学习圣教三十六道符咒,也不再经由清耳与清简二位真人传道授业。
清凉台位于寒宵峰上更高处,比善化殿的位置要高出七百七十丈,此地是一处擎天巨峰,终年浸在云中,烟云四蔽,若说寒宵峰是隔世的所在,清凉台便是山中桃源,却诡秘莫测。
偶有好奇的剑师在山腰徘徊,想要登台一窥究竟,可刚攀升数丈,浑身衣裳就被云雾湿透,再登高数十丈,山石云壑之间则飓风四起,地脉涌出的气流之疾,根本无法御剑。
倘若舍弃了飞行之术,徒手朝山上攀援,要么挨不住惨淡愁云,要么握不住湿滑岩壁,纵然历尽艰辛爬了百丈高,也会累得气竭乏力,此时若被清凉台上修士察觉,则会降下雷击之罚。
因此,这清凉台上的世界,绝少有人涉足。
大掌教清耳与二掌教清简,也曾作为修士在这里久居,因为后来接领俗务,也很久没有回来了。
清耳真人口中所提到的那位,唤作水瑶真人,专门负责教习清微修士,传授水、火、雷三类符咒,同时也号称清微玄都医术最为卓绝之人。
这是个曾令四大部洲如雷贯耳的名字,至今仍有清微弟子们传言,只要不是肉身灰飞烟灭,或者是魂魄被拘禁在幽冥深处,水瑶真人都能令之起死回生,只不过,因年代久远,十方生灵几乎将她淡忘。
但在如今的清微山上,水瑶真人依然是众多剑师最为尊崇之人。
其中小乙就对那人格外膜拜。
所以当小乙站立在师父清简真人身后的时候,脸上挂着久违的兴奋,平日里下眼皮的浮肿也有所消退,整个人精神焕发,就像刚踏入清微玄都那样,充满稚气,心神激动。
因为二位掌教商议过后,决定让小乙随同登上清凉台,负责运送昏厥的戚灵,对于小乙而言,这算是因祸得福来的一份意外之喜。
起初小乙还有些难以置信,瞪着眼睛,结结巴巴又询问一遍。
在得到师父斩钉截铁的回答后,他才依照吩咐,鼓动浑身真气,卖力的将戚灵托举到一处擎天巨峰崖底,这里白茫茫的云烟厚重如丝绸,倾天蔽日,视线只及两步之外。
但耳边还是听得间见师伯清耳真人吟唱着:
“幽人乘真,妙契同尘,风天符箓,携御我身!地风升!”
一团清灵透骨的气流拍在脚底,接着拔地而起,瞬间打破云层,震散百丈崖上的飓风,直冲霄汉。
小乙就觉得自己在这股灵气之中,轻飘飘如一缕丝线,眨眼之际,双目陡然一亮。
由于日光突然骤强,小乙不得不缓缓睁开双目,定神看时,四周已然云消雾散。
清凉台上,大日悬空。流云作江海翻腾,奔涌缠绕着一座空旷的巨大石台,石台倚着数座峰峦,上有摩崖石刻,被金光照定,写着四个斗大的字:
无上清凉。
小乙紧随师伯与师父,将戚灵缓缓搁到石台正中,同时弯腰摸了摸脚下地面,岩石被日光熏得的温暖和煦,丝毫没觉得有什么清凉劲,那这里为什么叫清凉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