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库空虚的国家,拿什么来抵御外敌。
“传杨嗣昌!”
作为现代人的刘阳知道,正所谓国之当立,民为国本,想要一个国家真正的站起来,首先是百姓必须先站起来。
百姓站起来的支撑点很简单,那就是吃饱饭,有衣穿。
当务之急是让老百姓吃饱饭。
自己是穿越而来,带来的是更为先进的技术,还有超前的思想。
“首辅大人求见。”
门外的小太监尖着嗓子喊了出来。
“宣!”
杨嗣昌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皇帝的性格似乎是变了。
现在尚且不清楚他的性格,但多年来的经验告诉他,这一次估计是凶多吉少。
况且又搞了一个新军队。
这支军队不仅代表了大明的意志,更是代表了天子的意志。
杨嗣昌清楚知道,天子是主战的。
自己是主张议和。
杨嗣昌战战兢兢的跪在殿前,“臣叩见皇上!”
“杨爱卿无需多礼,朕此番召你前来,是有大事与你商议。”朱由检站起来,一步步走到杨嗣昌的面前。
“我大明现在国库空虚,皇家粮仓也不充足。朕想要开展一次农业革新。”
“农业革新?”杨嗣昌揣摩着朱由检的话,一时间也得不出任何的结果。
“大明一直以来,扩充粮仓都是靠征收,没有做到自给自足。”朱由检来回踱步。
“自古以来,官家征收赋税。”杨嗣昌不敢多言,此刻的他还没有完全揣摩清楚圣意。
朱由检向着王承恩道:“赐座!”
杨嗣昌浑身一震,御书房内赐座是何等的尊荣?
“谢主隆恩!”杨嗣昌激动得跪了下来。
“现在朕要改革,实现自给自足,从而减轻百姓赋税。”
倘若能够实现零赋税,让农民得到真正的保障,这一政策很难,但并不代表不能去做。
杨嗣昌一下就明白了过来,眼前的皇帝未免有些异想天开。
此事说来简单,但是想要实施起来,却是极为困难。
现在大明内忧外患,还要抽调一部分人去单独农作基本上就不可能。
这件事情的阻力相当大。
倘若军队的粮草不用赋税前来填补,对于整个大明而言那是天大的幸事。可是高昂的粮草从何而来?
杨嗣昌逐渐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