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国色男主 > 第94页(第1页)

第94页(第1页)

现在刘远的行为,活生生就是兵书上写的那样。但项羽不喜欢读兵书,小时候项梁教他读书,没几天他就看不下去了,学剑也不喜欢,项梁不耐烦了,问他到底想干嘛,他说读书会写个姓名也就行了,要学就学万人敌。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似乎也是这么做的,谁都知道西楚霸王勇猛过人,但项羽的性格缺陷同样很明显。刘远也不喜欢读书,从前他的文化水平没比项羽高到哪里去,两人都是半斤八两,但是在成为颍川郡守之后,刘远就发现自己的短处,就算再不喜欢,他也要努力去学,否则如果看不懂那些文绉绉的公文,岂不是要被属下蒙蔽笑话?那还谈什么野心?所以在宋谐的教导和他的自我强迫下,刘远学会了不少东西,文化素质大大提升,连带兵书也啃了不少。就算成不了李牧白起这样的名将,起码也具备了一定的军事素养,加上平时打仗打多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所有人都没有发现的时候,他已经甩了项羽十条街。刘远没有急着攻打彭城,而是直接绕过彭城,选定了定陶,这是项羽回来的必经之路。日夜兼程赶路加上疲乏已久的楚军遇上以逸待劳气势如虹的豫军,无论结局如何,这注定是一场会被后世浓墨重彩书写的战役,说不定在以后的史书里,这段历史还会作为新旧交替的转折点,一次又一次地被提起来。从这一天起,诸王割据的时代正式告一段落。继秦灭六国之后,一个全新的时代终将开启。咸阳城距离定陶千里之遥,咸阳人无法亲临体会战争的激烈与残酷,对于他们来说,战争就是一条条报回来的信息,也是来往商贾口中曲折离奇的故事。这些事情看似发生得很紧凑,但实际上,从刘桢与房羽入住咸阳城开始到现在,已经足足三年有余,刘桢从女童长成了少女,房羽也从一个刚上任的咸阳郡守变成了颇具威严的官吏。虽然离得远,但与咸阳人不同,刘桢房羽等人的命运却和刘远息息相关,每当一条战败的消息传过来时,他们就不由得心惊胆战,而当又有一条捷报传回来时,又禁不住跟着欢欣鼓舞,心情起伏之大,实是常人难以理解的。等到刘远在定陶大败楚军的消息传来时,所有人的心情这才如同一块巨大的时候落下,真正松了口气——即便还没有一统天下,但楚军一败,放眼天下,已无诸侯可与刘远匹敌了。此时刘桢和房羽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已经不是项羽死了没有,或者刘远什么时候称帝,而是新朝的国号要用什么了。定国号不是一件小事,早在“豫地兴,刘天下”的谶言开始流行起来的时候,刘远身边那些谋士们就已经未雨绸缪地想到了将来的国号问题,但这个问题一直到项羽在定陶被逼自刎,都没能得到解决。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没有好的国号可以选,而是因为选择太多了。最开始的选择是豫,理由很简单:刘远是豫王,用这个作为国号自然顺理成章。反对的人理由也很充分:刘远虽然是豫王,但最开始真正属于“豫”的颍川郡被英布拿走了,后来他所拥有的衡山郡,南阳郡,南郡这三个地方,上古是划分到荆州的,如果要以这个来定国号,那应该叫荆才对,但是荆这个国号实际上已经被用过了,战国时的楚国,另一个别名就是荆国,所以才叫荆楚荆楚,堂堂新朝,怎能拾人牙慧,天底下这么多字,难道就找不出更好的?这时候就有人提出,主公打败项羽的地方在定陶,此地上古属于徐州,不如就以徐为国号,多吉利啊!还有人觉得,根据五德终始说,秦代周行水德,那么接下来的新朝,应该以符合土德的字来命国号才大吉。这个理论也得不到所有人的认可,因为有些人觉得秦朝国祚太短,根本就算不上正统的朝代,新朝才是继承周朝的正统,那新朝也应该是水德才对。随着刘远地位越来越高,他身边已经不缺可用之人,人一多,意见就多,大家七嘴八舌,反而很难统一意见,直把刘远吵得头晕脑胀。最后他拍板,都别嚷嚷了!先定下一个国号,等到选定国都,正式称帝了,再定一个正式的。他撇开众说纷纭的意见,直接自己取了一个:颍。为什么叫颍?因为刘远对颍川有很深的执念。当初他在颍川郡干得好好的,项羽非让他挪窝,刘远当时还不敢直接跟项羽扛上,只得乖乖听话,但他心里一直记着这件事,现在终于扬眉吐气了,怎么也要好好宣泄一下心中的郁闷。但是刘桢听到这个国号的时候就喷了。颍本身没什么不好的,它五行属水,如果按照“代周而立”的正统性,那用这个水德的字确实是对了,但是国号往往会成为后世别人称呼一个皇帝的头衔,譬如说周帝,秦帝等等,结果到了刘远这里……就变成影帝!不要这样好吗,老爹,我知道你怨念深重,可咱们能换个字吗?为了避免老爹乃至自己以后的亲人们成为千古大笑柄,刘桢觉得自己有必要作一下挽救。此时刘远跟项羽的战争已经到了尾声,项羽被困无法突围,性格决定命运,他的结局一如另外一个世界那样,悲剧再一次上演,他不肯向刘远投降,索性就横剑自刎了,当初被他带去攻打田荣的那四十万楚军已经消磨剩下十来万,这十来万残兵没了主帅,顿时像无头苍蝇一样,有些投降了刘远,有些忠于项羽,却不肯投降,同样死战到底,刘远花了不少工夫去收拾残局,收尾战断断续续又打了一两个月,最后才把项羽的残余势力彻底消灭干净。彭城还没有被拿下,但以刘远现在的实力,这只是时间问题了,区别只在于对方是识时务点主动投降,还是等刘远把城四面围困,让他们活活饿死。这时候定都的事情就摆上台面了。+++++++++++++作者有话要说:哎呀,我没食言,下章就能进入新的卷名了,撒花吧萌物们!关于国号的问题,大家可以一起来参详讨论。原先我定的是豫,但是就像文中说的那样,刘远的封地除了最初的颍川,实际上不属于豫,所以国号需要重新考虑拉,至于刘老爹自己想的颍。。。就不做评价了╮(╯﹏╰)╭有更好的提议的话,大家可以提出来。【汉就不要建议拉,这是架空的朝代,就用架空的思路来玩吧~】皇帝之女☆、定都是一件比国号更加重要的事情。国号好不好,取决于念起来顺不顺口,能不能起到大吉大利的效果,但这些因素都是很主观的,有些人觉得好,有些人未必觉得好,这种事情吵起来,三天三夜也吵不完。但是国都的定位却更加客观。首先作为国都,地理位置一定要很重要。周天子东迁之前,都城就在咸阳旁边的镐京,周秦两代君王之所以都选择这里作为王都,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好,北有高原,南临渭水,交通方便,从战略上来考虑也很重要。然后还有其它很多因素,比如说还要交通方便,物产丰富,农业发达之类。总而言之,一个好的国都,一定是要为以后几百年考虑,而且它的好处不像国号那样虚无缥缈,必须是大家都能看得见的。刘桢在咸阳待了三年多,对这座城池,乃至咸阳宫的一草一木,都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如今的咸阳没有被项羽或其他人一把火烧成废墟,它依然是华夏文明的瑰宝,从西周到现在,整整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沉淀只会让它洗练出更美丽的色泽,更重要的是,在刘桢前世的那个世界,长安城就是在咸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里将成为以后许多年的世界中心,可以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份长安的情怀。现在咸阳没有被焚毁,当然也就不必重新建设长安,以后只需要在咸阳的基础上扩建即可,宫殿楼台都是现成的,有了秦朝的基础,咸阳比其它任何一座城池都要适合当国都。房羽也是这么认为的,他的理由比刘桢更加直观,也带了点私心。他在咸阳苦心经营了三年,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心血白白浪费,也希望刘远能够看到他的功劳,这种功利心人皆有之,谈不上错。但是刘桢和房羽也知道,刘远现在不在咸阳,他身边必然也有很多人希望他能把都城定在别处,咸阳未必是最终之选,从宛县那边传过来的消息是,现在刘远还在定陶没有班师回去,但是大家为了未来国都的事情已经吵翻天了。刘桢就把房羽叫过来商议,问他对此事有何看法。房羽苦笑道:“我自然希望王上能将都城定在咸阳,不过此事我人微言轻,只怕说了不算。”秦朝灭亡之后,他本来应该是咸阳令,刘远把咸阳提升一个级别,他变成咸阳郡守,但就算是这样,他一个咸阳郡守在如今的刘远面前也说不上话,豫王身边,多的是出谋划策的人。刘桢的身份倒说得上话,不过她年少又身为女子,也很难说刘远会不会听从。刘桢笑道:“何必如此苦恼?做与不做在我们,听与不听在阿父,我们自可联名上疏陈述咸阳为都的种种好处,至于最后如何抉择,就不是我们的事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