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走进唐朝英语手抄报 > 257 第257章 孔府惨案换刺史十(第1页)

257 第257章 孔府惨案换刺史十(第1页)

办法总比困难多,虽然李烨暂时还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处理,但是李烨还是决定暂时收留这些莱州的难民。即墨县附近还有大面积的土地没有被开发出来,李烨与齐县令协商后,决定暂时把难民安置在新城与即墨县城之间的二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安置这些难民可不是让他们在这里等待救济、吃闲饭,李烨准备让这些难民开挖河道、平整荒地,至于明年开春以后,这些难民能不能留在即墨都不重要了。

李烨知道小兰未经人事,很多唐末的事情还不是很清楚,以为难民数量不多,李烨出手相助,就可以解救难民于水火之中,事情如果是这样就好办了。“娘子,你知道光莱州四县的难民有多少吗”,李烨反问道。

小兰摇摇头,这个问题可不是小兰能够回答的。

“大概有二十万,只要有一半难民涌进即墨,某都很难对付”,李烨叹了一口气。十万难民啊!十万张嗷嗷待哺的嘴,稍微处置不当,就能引起暴动,到时候,受苦的还是即墨的百姓。

“郎君,不是一直在囤积粮食吗”,小兰还是没有意思到问题的严重性。

李烨苦笑一下道:“那些囤积的粮食,虽然可以解一时之需,如果再来十万,二十万呢,某拿什么来填饱他们的肚子”。现在新城库存的粮食最多可以维持十万难民到明年开春,秋粮还没有入库,即使秋粮丰收,也只能维持到明年夏收,一年压一年,什么时候是一个头啊。明年,河南道的灾情就能够减缓吗?不仅是天灾,还有人祸呢,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

唐朝末年,已出现“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地主官僚的大小庄田遍布各地,大者有田上万顷,而大量农民却失掉土地,土地兼并是当时阶级矛盾尖锐化的基本原因。

赋税繁苛,唐后期,由于对藩镇和边疆各族战费的支出,官僚机构膨胀以及统治集团生活奢侈等原因,政府的财政支出日增,不断加重赋税。初行两税法时,规定定税计钱,折钱纳物;但由于铜钱的流通额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致使钱价不断上涨,物价不断下跌,即使税额不变,纳税者的实际负担也在增加。

地方官更是任意增加税额,在不断提高的两税之外,政府还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收取各种杂税,如漆、竹、木、金、银、蔬菜、水果、木炭、食粮、布绢、牲畜等都要收税,几乎是无物不税。另外,还通过盐、茶、酒的专卖来榨取百姓,其中对百姓危害最大的是榷盐。

开元十年(722年),唐朝政府开始征收盐税,当时的盐价是每斗十文。乾元元年(758年),实行榷盐政策,盐价猛增到每斗一百一十文。至德宗时(780—805年),又增到每斗三百七十文。以至民间有用数斗谷子换一升盐的情况。官盐价过高,人民或被迫淡食,或买价钱较低的私盐。政府为垄断盐利,严禁贩卖私盐,致使矛盾更加激化。

唐朝政府还通过“和籴”、“和市”等,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买人民的粮食、布帛,有时甚至不给钱。

有些地主把他们的赋税以各种方式转嫁到农民头上,甚至兼并了农民土地,仍要农民交纳赋税。破产逃亡户的赋税也被官府强加到未逃户身上,这就使未逃户也走上破产逃亡之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统治集团腐朽贪残唐末的皇帝都是昏庸之辈,生活上极端奢侈,只管游乐挥霍,以至府库空虚,政治黑暗。官僚们贪污受贿成风,懿宗时的宰相路岩生活豪奢,擅权纳贿,仅他的亲信边咸的家产便可供两年军饷。咸通十年(869年),陕州大旱,有百姓告灾,观察使崔荛竟指庭院中树说:“此尚有叶,何旱之有?”,并痛打告灾者。

唐末,翰林学土刘允章曾向皇帝上书,指出当时国有九破,民有八苦。九破是终年聚兵、蛮夷炽兴、权豪奢僭、大将不朝、广造佛寺、贿赂公行、长吏残暴、赋役不等、食禄人多而输税人少;八苦是官吏苛刻、私债征夺、赋税繁多、所由乞敛、替逃入差科、冤屈不得申理、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这说明了唐朝至此时,已危机四伏,再也不能继续统治下去了。

这些都是人祸,人祸大于天灾,这才是李烨最担心的事情,如果只是救灾能解决问题,那问题也就简单多了。“人祸才是问题的关键,天灾只是诱因,娘子你想想,这些难民如果能得到一点救助,谁会愿意背井离乡逃难啊”,李烨感慨道。

小兰沉默无语,无言以对,李烨说的对,新城百姓现在为什么能安居乐业,不就是没有了苛捐杂税吗?现在新城的百姓打死都不愿意离开新城,为什么,小兰这些道理还是能够明白的。

“报告,吕泰新从两浙回来了,就在门外等候,请李典军指示”,护卫蒋诚走进书房向李烨报告。

“让他到书房来”,李烨随口回答道。吕泰新离开新城去两浙购粮已经快三个月了,算算日子正好差不多。

“报告,护卫吕泰新前来汇报情况”,吕泰新向李烨行了一个军礼,笔直的站在李烨面前。

“坐吧,一路幸苦了,简单的把情况说一下,然后回去休息一下,把书面的报告整理出来,送过来”,李烨要求吕泰新去两浙,把一路的见闻全部记录下来,包括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和社会情况,只要是可以记录的一条也不能拉下。李烨可不是天才,江南的情况对于李烨来说是两眼一抹黑,如果以后到江南发展,不把情况搞清楚可不行,吕泰新就是帮李烨打前站的。

吕泰新谢过李烨,开口道:“此次两浙之行,收获颇多,在苏州、杭州等地共采买十万石稻米,因那里的商贾闲路途遥远,都不愿意将稻米送到即墨,让我们派船去取。两浙百姓大多面露菜色、衣不遮体,富户之家,锦衣绸缎、米脂流白,时常爆发起义,聚众与官府对抗。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浙东农民在裘甫的带领下发动叛乱,第二年才被镇压下去。长江口外不足两百里处有大小岛屿不下百余座,其中嵊泗列岛、西马鞍岛、黄龙岛和长礁嘴岛最大,可居住的岛屿也有几十处,大多数岛屿都无人居住,不过有两伙海盗盘踞其上,人数不多,三百名护卫足以消灭,某的汇报完毕,请李典军指示”。

吕泰新汇报的相当简练,李烨需要了解的信息,吕泰新三言二语就解释清楚了。“很好,先给你记上一功,等书面报告送上来后一并奖励,先下去休息吧”,李烨让吕泰新回去休息,与家人团聚,吕泰新与随行人员的奖励等事情全部完成后,再统一奖励。

吕泰新离开书房,一旁的小兰眨眨眼看了看李烨道:“吕泰新不是到两浙购买粮食吗?怎么汇报这么多的事情”,小兰只知道吕泰新下江南购买粮食去了,没有想到吕泰新滔滔不竭的说了一堆自己听不明白的话。

李烨笑道:“去两浙购买粮食只是其中的一件事情,江南物产丰富,河南道连连天灾,以后可能都要从江南购买稻米,但是路途遥远、运输不便,某准备在江南找一处岛屿作为落脚之处,这样从海上运输稻米也比较方便”。从江南运送稻米到新城,海路有一千五百里,往返一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五百石福船一次最多可以运输一万石稻米,十万石稻米,就需要十艘五百石福船,现在李烨手上根本没有这么多的船只,所以李烨在拼命打造千石福船。

原来是这样啊,小兰也没有多想,感觉李烨说的话有道理,便没有多问。二天后,吕泰新的书面调查报告摆在李烨的书桌上,这是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有两浙的物价等信息,而且把两浙的官员名字和军队情况一一记录在案。

“不错,这次去两浙你的功劳最大,现在某就正式提升你为五百石福船的船长,随行人员每人奖励钱三十缗”,李烨兴奋的对吕泰新说道。

“谢李典军奖赏”,吕泰新笔直的给李烨行了一个军礼。

“某马上就要回京城了,两浙的事情就有你暂时负责,船厂已经建好两艘五百石福船,十月中旬千石福船也将建好,下水实验完成后,你就暂时接任千石福船船长一职,千石福船上会安装十六门火炮,等开春以后,你便带领一艘千石福船和两艘五百石福船,再下两浙消灭盘踞在嵊泗列岛的海盗,切记不可滥杀无辜,非大奸大恶之徒不可轻杀”,李烨计划占领嵊泗列岛,作为自己南下的桥头堡。

李烨计划第一步占领嵊泗列岛,控制长江的出海口,至于以后做什么,李烨还没有打算。第二步继续南下占领澎湖列岛,从而开发台湾,这才是李烨南下真正的目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