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中华密鉴 > 第一百三十九章黄帝轩辕氏政权(第2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黄帝轩辕氏政权(第2页)

立都:洎城(今河南郑州新郑市)。

年号:仡谅元年(戊寅,前4183)。

黄帝酉仡谅,男,姓酉,名仡谅(读geliang,代用字),号缙云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第十二任帝。酉仡谅为炎帝魁隗氏后裔缙云氏的后代。他的先祖因入赘于黄帝族,被黄帝赐姓为酉,成为黄帝族人,实际上他是炎黄两家的混血儿。

酉仡谅生于十一任黄帝成契十三年(乙卯,前4206),出生在缙云氏的封地大隗。他少年时代便因才华出众而赢得本族人的赞扬,成人后以其卓越的才华进入黄帝朝中为官,很快得到了十一任黄帝成契的重用,二十岁时便成为辅政大臣。

公元前4184年,十一任黄帝姜成契去世,遗命传位给酉仡谅。于是,酉仡谅正式即位称帝,仍立都于洎城,以戊寅年(前4183)为仡谅元年。

古史记载:“少典国君之妃曰附宝者,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帝于轩辕之丘。”(《通鉴外纪》)这里所说的“帝”就是黄帝。实际上这是一位虚构的黄帝。中国旧时代的古史多数都是根据孔子所作的“黄帝氏族谱系”而记,孔子像编撰玄幻小说一样把十几代黄帝综合成一个人,并且将他神话,让他活了一百五十多岁,把中国远古时代的一切创造发明都记在他的名下,把他塑造成“人文初祖”,声称“万世皆系于黄帝”,所有中国人都是黄帝子孙。这样的历史谁会相信呢?不要说外国人不相信,恐怕任何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中国人也不会相信。

孔子和司马迁对远古历史的改造,完全是出于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是为历代统治集团的政治服务的,根本不是真实的历史。可笑的是如今还有一些中国人仍把孔子的谎言当成史实去大书特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古史中所说的轩辕丘就在今新郑市双洎河以北,但并没有一个黄帝是在这里出生的。黄帝轩辕氏政权共有两任黄帝在新郑立都,新郑如今仍存有黄帝故都天心石、风后城、风后岭、黄帝祠、嫘祖祠等古迹。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今新郑西南具茨山上有黄帝避暑宫。”如今具茨山上仍有黄帝祠,建在风后岭的南坡,三殿六配房,占地百余亩。避暑宫在风后岭的西北,山中间有黑龙潭,潭下洞中有一水晶石古床,就是当年黄帝避暑之地。

嫘祖娘娘洞在风后岭东的石壁上,传说洞内供奉的是黄帝的正妃嫘祖。据王大有先生考证,嫘祖即雷祖,也就是方雷氏、雷泽氏。其族又称雷族、雷公族。雷族与轩辕氏为婚,当在轩辕氏的早期,不可能是立都于新郑的黄帝。因此,这里的嫘祖应该是黄帝的先祖,绝不是黄帝的后妃。至于养蚕、抽丝、织帛、制衣之事,民间早已有之,古人为了尊重嫘祖,才把养蚕、抽丝、织帛的专利权授予她,尊她为始祖。

早在黄帝政权四任帝姬本执政时期,黄帝姬本蹬具茨山大封功臣,封大将军风后于主峰的峰顶,此峰始称风后岭。风后在峰顶修筑了一座古城,用来练兵和屯兵。今该城遗址犹在,此城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外城宽二米多,高六米,周长约三公里;城墙完全用石块砌成,城门称轩辕门,又称南华门。内城宽约二米,高五米,全长二公里,城门叫作讲武门。在风后岭的南坡据说生有一种“和睦草”,是当年炎黄两族联姻后种植的,象征炎黄两族团结和睦,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

“天心石”也是四任黄帝姬本当年蹬具茨山所立。该石立在新郑古城的中央,高五米,宽二米,石的顶端有一小坑,石的正面刻有“天心石”三字。意思是:黄帝应天立极,立此石为天之中心。据说“中国”一词就是由黄帝立天心石而起。

十二任黄帝酉仡谅在位时,继续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筑都城。该城起于具茨山下,沿洧水河两岸,呈东南、西北向斜形构筑,周长22。5公里。现在该城遗址尚在,证明黄帝并非是虚构的神话帝王,而是真实的历史存在。

酉仡谅二十二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仡谅四十四年(辛酉,前4140),终年六十七岁。死后遗体葬在龙岗(今河南郑州新郑市南),帝号仡谅,尊号黄帝。

帝江阳

在位起讫:前4140—前4106年。

生卒年:前4164—前4106年。

出生地:温泉(今河南焦作市温县)。

立都:祁家(今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东南)。

迁都:祁家河(今山西运城市夏县东南)。

年号:江阳元年(壬戌,前4139)。

黄帝江阳,男,姓祁,名江阳,号参卢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三任帝。

祁江阳的先祖是炎帝神农氏。三任黄帝姬豕统一全国后,封炎帝神农氏后人于卢氏(今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赐姓为祁。

祁江阳的父亲娶黄帝轩辕氏嫡系女子为妻,入赘于黄帝族,成为黄帝朝中的重臣,封于白龟山(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他的妻子轩辕氏女姬氏怀孕,于帝仡谅二十年(丁酉,前4164)夏天,在前往温泉母亲家探亲时,因天气连日阴雨,河水上涨阻隔了归路,无法及时返回,便在娘家生下一子,取名江阳。

祁江阳从小聪明好学,深得母舅和父母的喜爱。父亲去世后,他承袭父爵入朝为官,以其卓越的才华被十二任黄帝仡谅任用为主管天象的大臣。

公元前4140年,十二任黄帝酉仡谅去世,朝中大臣推举祁江阳为帝。

祁江阳即位后,在白龟山东北建筑都城,称为龟城(即祁家,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东南),不久即迁都于此。

祁江阳执政时期,黄帝政权出现了混乱。黄帝朝中的几大贵族集团因为争夺执政权不断发生冲突。炎帝族的缙云氏和帝鸿氏都想继续执政,而黄帝轩辕氏的嫡系认为:天子之位本来属于轩辕氏子孙,不该由外族来承袭。各氏族集团相互不服,矛盾日益加剧。这时东夷少昊部已经强大起来,闻黄帝政权内乱,便乘机起兵向黄帝族的统治区发起攻击。祁江阳派军队抵抗,结果接连失败。少昊部乘胜进军数百里,直逼黄帝的都城。祁江阳在强敌的逼迫下,只好率族人北迁,越过黄河,在中条山以东的祁河岸边建都,名为祁家河(今山西运城市夏县东南)。

黄帝政权都城北迁后,在黄河以南的势力大大减弱。

祁江阳二十五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于帝江阳三十四年(乙未,前4106)病逝于龟城,终年五十九岁。死后遗体葬在中条山,帝号江阳,尊号黄帝。

帝昌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