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日月共明:我在大明搞改革 > 第23章 开眼看世界(第1页)

第23章 开眼看世界(第1页)

冯保结结实实挨了八十棍,终于还是没挺过去,被杖毙于午门之外。

百官下朝之时,还能看见冯保残留在地上的血迹,除了张居正和一众党羽视而不见走得飞快,其他官僚一个个都跑过去啐上一口,互相拍掌庆祝着。

陈皇后把朱翊钧喊到身边询问了一阵,知道朱翊钧早早就明白刺杀一案乃是冯保策划,不由得微微一笑,又教训朱翊钧莫要醉心权术、走嘉靖皇帝老路,便放他离开。

李贵妃这次却没找朱翊钧麻烦,下了朝便直接回了慈宁宫,朱翊钧去拜问又是院门都没进就被宫女挡了回来。

朱翊钧也知道自己的母妃受了刺激,也只能随她去了。

其实朱翊钧也是心有余悸,冯保在朝会上面对百官围攻、被朱翊钧揭了老底的情况下,还好几次差点翻盘,他真的是一个能力优秀的高级玩家。

如果不是朱翊钧从一开始就知道事情真相是什么,如果不是隆庆皇帝为他铺好了路,如果不是朝会这样特殊的场所,如果不是刘守有四人的独走,胜负如何还真不好说。

朱翊钧清楚自己赢在哪里,靠的是隆庆皇帝的布置,靠的是历史的金手指,靠的是冯保、张居正等人对他这个九岁孩童的轻视。

他一个政界初哥,若是刀对刀、枪对枪的和这些大佬们斗,绝对是必败无疑。

但这次朝会之后,他所拥有的优势几乎都消耗殆尽了,历史已经走向不同的岔路,隆庆皇帝的布置也不会再有太多效果,而从今往后,再不会有任何一个明眼人将他视作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九岁孩童。

权力的游戏里没有年龄、没有性别,只有输和赢,从今往后的路,只能靠他自己走了。

朱翊钧也只是略微哀叹了几句便抛开这些杂念,路阻且长、未来一片迷雾,他只能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还有很多人和事等着他处理,比如说,还闭门不出的高拱。

高拱早在腾骧卫与东厂在他府邸前开片时就明白冯保恐怕时日无多了,高兴得晚饭都多吃了几碗,后来听说冯保被太子下令杖杀,更是欣喜若狂,在家里赤足跳起了舞。

正在这放肆行骸的时候,张诚亲自来了高府,召高拱入宫面圣。

高拱赶紧梳妆打扮,跟着张诚入了宫,进了文华殿,见到了正吭哧吭哧读着奏疏的朱翊钧。

朱翊钧年纪尚幼,奏疏大多由张居正处理完毕,直接送进慈庆宫给陈皇后查阅无误,然后交给司礼监批红,他不主动要,奏疏根本到不了他手里。

实际上,朱翊钧今日在文华殿看着的这一批奏疏,就是他主动从滕谨那要过来的,张居正都已经处理完,就等着司礼监批红补个程序了。

高拱是一反常态,完全没有了往日的跋扈,大礼参拜完毕,便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连张诚搬来的座椅都不坐。

“高先生来了,本宫有些话要问您。”朱翊钧见高拱这恭敬的样子,不由得有些好笑,抬抬手示意高拱入座。

高拱又行了一礼,说道:“殿下但有所问,臣必知无不答。”

朱翊钧点点头,挥了挥手里的奏疏,说道:“高先生,这是南直隶的官员上的奏疏,参你所行新政实乃揽权之策,且伤民祸国,你以为如何?”

高拱面上一怒,回道:“太子殿下,此辈人见臣被革,趁机上疏,欲借势废除新政而已,先帝行新政如此多年,国库日渐充盈、百姓多有受益,伤的谁家的民?祸乱哪家的国?”

朱翊钧微微点头,放下奏疏,问道:“高先生,本宫问你,若是本宫要继续施行新政,其关窍在于何处?”

“土地!”高拱脱口而出:“太子殿下,臣之新政所作不过三件事:其一开关互市、其二整顿吏治、其三抑制土地兼并,其中最最关键,便是第三件事。”

“太子殿下可以史为鉴,自古以来,凡国之崩溃,皆自农户反乱始,而农户反乱,皆因土地之争,豪族肆意兼并、农家失地沦为佃户乃至流民,失地之民愈多,则朝廷税赋愈少、朝廷盘剥更甚,盘剥愈甚,则流民佃户愈多,如此环环绕绕,最终天下百姓无以为生,只能揭竿而起。”

高拱缓缓吐了口气,满眼都是忧虑:“我大明如今当有六千万人丁,本就是地少民多,然而太子殿下应知,我朝士绅豪族、藩王贵胄大多不需纳税,或税赋微薄,朝廷之收入,尽数压在农户身上,以至于农户投寄成风,而士绅豪族、藩王贵胄则趁机大肆兼并。”

“如今天下半数土地收不上分文税赋、千万百姓沦为佃户,而豪族贵胄愈加强势,朝廷反而因为缺钱缺粮而步步衰落,我大明已是到了极为危险的关口,若放任下去,恐怕不出五年,便会流民遍地。”

高拱猜的没错,另一个时空里张居正死后不久,大明西北便出现了流民,随后越滚越大,到最后终于成为了大明灭亡的掘墓人。

高拱眼中涌现出一丝不忿,咬牙说道:“故而,臣才会举荐海瑞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让其敲打徐阶,迫使徐家退田还民,哼,可笑无知之辈,竟然污蔑臣挟私报复!”

朱翊钧悄悄翻了个白眼,天下那么多豪族士绅,你偏从徐阶整起,还说不是挟私报复?

高拱没注意太子的小动作,继续阐述他的治国理念:“故臣以为,改革之成败,便在于土地,使耕者有其田、使贵胄豪族不敢侵占民田,则大明必然兴盛,若只是治标不治本,最多不过十年太平而已。”

说完,高拱似乎是怕自己没什么说服力,又拉了张居正给自己背书:“殿下若是不信,可垂询张叔大,臣与他虽是政敌,但想来臣的这番话他也会赞同的。”

朱翊钧点点头,高拱的这些观点,其实是历代改革者的共同观点,历朝历代的改革中,土地改革都是其中最关键的一项,也是决定成败的一项。

朱翊钧习惯性的摸着下巴,问道:“高先生的话,本宫深表赞同,依高先生看,土地之改革,应该如何实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