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礼法森严,对于天下表率的皇帝来说更是如此,哪怕是出征也有着一套繁琐的规矩。
丰台阅兵之后,朱翊钧沐浴斋戒一日,戴通天冠、穿绛纱袍,行祃祭、太牢礼后,终于是择了个良辰吉日率军北上。
出了京师可就是龙入大海了,朱翊钧压根没往蓟州镇去,直接领兵西行,向大同而去。
随扈的王崇古当即就意识到不对,一面飞书入京报之情况,一面领着将帅来询问朱翊钧此行的真实目的。
朱翊钧也知道瞒不住,当即就摊了牌,将自己的目的与王崇古细细说了,王崇古顿时大惊失色。
但他也没法阻拦,新军的将帅听闻要去大同,一个个喜形于色、直呼“天子圣明”!
这些新军将士不是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卫所兵,也不是那些只为银钱的募兵,他们从入伍之时便听着教导讲忠君报国,又苦练一年有余,全部的前程和希望都寄托在战场之上,自然是闻战则喜。
若是去蓟州镇,他们转一圈就回家,啥也捞不着,但改去大同,却极有可能与鞑虏交战,有用人头堆起自家富贵荣耀的机会,哪个将士不欢喜?
王崇古独木难支,加上朱翊钧坚持,他也只能是随波逐流了。
京师自然是炸了锅,陈太后直接下懿旨给李芳,李芳亲自去御马监挑人,让张宏拿着懿旨出京去追,还没出门就被张理带人堵了回来。
张理刚好在城西发现了白莲逆贼的踪迹,当场拿下了几个人,一审讯确定了鞑虏欲勾连白莲教侵边,天子正是得知此事才临时改了计划去大同的。
张居正入宫劝了好一阵才将宫里安抚下来,陈太后下懿旨让张宏亲自从留守的御马监兵马中挑选了三千精锐去护卫朱翊钧安全,才默认了朱翊钧北上大同的计划。
至于外朝汹涌的反对浪潮,反正天子都已经率军往大同去了,宫里也默认了,这些官绅勋贵也就叫唤两声,难道还敢追到大同去不可?
追过去可就别想回京了,如此忠良之臣,天子一定是要留在身边使用的。
无论如何,朱翊钧还是达成了自己的目的,率军直往大同而去。
大同镇,其地为今山西外长城以南,东自冀,晋省界,西至大同市西北一带,内长城雁门关以北,下辖八卫、七所、五百八十三堡。
大同镇作为京师西北屏障,兵马在九边之中也能排得上号,即便在一片糜烂的明末也能称得上强军,戊子之变中姜瓖以一部孤军据守大同,面对装配红衣大炮的清军围攻都能坚持数月之久,大同城池之坚固、将士之勇悍可见一斑。
如今的大同总兵,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东李西麻中的麻贵,麻贵本来收到兵部关于套虏和白莲教勾结可能侵边的警告,正在巡视长城关口,半路收到王崇古的书信,赶忙率家丁快马前去迎接皇帝。
但他却扑了个空,碰见了正往大同去的天津新军,甚至还撞见了新任宣大总督方逢时,就是没见到天子的车驾。
朱翊钧领着王崇古和林继业、杨楝清、李三虎、杨栋等人乔装打扮,离了大队,快马先悄悄到了大同城。
河套有警,毗邻河套地区的大同镇自然是紧张万分,作为边关重镇的大同城警戒森严,几人在城门口等着军士查验便等了大半天。
九边穷困,边军又时常欠饷,卫所兵连饭都吃不饱,自然是想方设法的赚外快,如今好不容易花重金捞了个守门的肥差,自然是敲诈勒索无所不用其极。
朱翊钧几人扮成远来客商,又衣着不凡,自然是被人盯上了,前一波人刚走完,便有一队守门兵丁呼啦啦围上来,领头的小旗也不遮拦,伸手就要银子。
扮成管家的王崇古气得吹胡子瞪眼,朱翊钧就是来暗访的,不想惹麻烦,让王安乖乖掏了银子。
那一队兵丁一点职业礼貌没有,拿了银子挥挥手便不再理睬他们,又呼啦啦围了另一队商队,那商队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非但不交钱,反而走出一个肥头大耳的男人来,指着那领头的小旗痛骂。
商队护卫更是胆大,当着守门兵卒的面就敢拔刀子,甚至连火铳都搬出来了!
那队兵卒见着如此嚣张、私藏火器的商队和护卫,竟然直接就怂了,小旗换了副谄媚的笑脸,连依例查验货物都没有,点头哈腰的放这商队入城。
“是介休范家的车队。。。。。。”王崇古守御边关十几年,一眼就认出那商队的来头:“陛。。。。少爷,是山西来的晋商。”
朱翊钧恍然大悟,难怪这支商队如此嚣张,感情来头不小啊!当即问道:“王管家,这范家是什么来头?”
“回少爷,山西晋商有八大家,范家便是其中之一。。。。。。”王崇古向那家商队看了看,回道:“国朝初年,这范家便在张家口与蒙古贸易,隆庆议和之后,这范家更是如虎添翼,如今已是晋商翘楚了。”
朱翊钧看着那范家商队十几辆大车浩浩荡荡穿街而过,一路上连巡街的兵丁都闪避一旁,甚至还有几名青袍小官乘轿而来,对那肥头大耳的男人阿谀奉承,皱了皱眉,问道:“这些晋商,在边关如此潇洒吗?”
王崇古面上露出一丝尴尬,回道:“少爷有所不知,边关贫瘠,仅靠军屯养不活众多兵丁,国初之时便要靠这些晋商输运粮草、以商屯贴补边军,方能保证边关粮饷充足。”
“后开中法改为折色,边关粮贵银贱,朝廷又时常欠饷,边军的粮饷,全靠晋商筹措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