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城中战火的痕迹还未消散,城中到处都是倒塌凌乱的房屋,焦黑的木料上还有余火尚未燃尽,四面城墙被重炮轰塌了无数的缺口,港口更是被一把大火烧成平地,满地横七竖八、缺胳膊少腿的尸体还等着人收拾。
作为侵朝倭军的指挥中心,宇喜多秀家将最后的残兵败将都集结在此,依托釜山城池和两翼的倭城进行了最后绝望的抵抗,但这场仗打得有些乏善可陈,可以说是单方面的碾压,倭军的表现几乎毫无亮点。
侵朝倭军的火器大多都在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和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团两个先锋军团之中,第一军团在平壤全军覆没、第二军团在镜州抛下火器辎重直接跑路,之后九鬼嘉隆冒着天大的风险补充来的火器又随着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团全军覆没扔在了蔚山,倭军手中的火器只剩下一些火铳和老式火炮,兵将素质也远不如第一和第二军团,又如何能和明军对战?
战争的形态已经在逐渐改变了,如今不是单靠人数和勇气就能沙场争锋的了,在明军火炮火铳和火箭的轮番打击之下,猬集在狭小地域里的倭军只能平白挨炸,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不少人连明军的面都没见到便死无葬身之地。
处在釜山西山制高点倭城的倭军更是遭到明军火器的重点打击,早早沦为一片火海,倭军自然不愿被活活烧死,大开城门蜂拥冲下山来,试图冲开明军的封锁逃进釜山城去。
但他们这乱哄哄的冲锋如同后世日军面对机枪的万岁冲锋一样毫无作用,在明军火铳手九进十连还的轮番射击之下割麦子一般的倒下,群豹横奔箭和架火战车射出遮天蔽日的火箭,霰弹炸出的碎铁和铅子形成一道钢铁之墙,这上万的倭军只有寥寥几人幸运的冲到明军阵前,又在如林的精钢长矛之中撞得粉碎,无一生还。
而这已经是倭军最激烈的一场反扑,西山攻陷之后,城内城外的倭军彻底失去了战斗意志,成片成片的投降,釜山四方城门也被倭军打开,只有少数死硬分子还在宇喜多秀家的指挥下拼死奋战。
但他们除了留下满城的尸体之外便再没有创造出什么战果,当明军步队入城扫荡之时,这批倭军不到半个时辰便全军覆没,宇喜多秀家点燃釜山城中建起的天守阁,与一众倭军将官自焚而死。
十余万倭军,坚固的堡垒防御体系,不过半个月的时间便被明军推平攻破,将近六万倭军投降或被俘,随着宇喜多秀家自焚而死,朝鲜之役以明军全胜告终。
朝鲜民夫和军卒正在城中收拾着凌乱的战场,明军大部则暂时驻屯在城外,朱翊钧则率领一众锦衣卫和将官上了釜山西门的城楼,这座城楼开战时被小西行长用炮轰塌,后来釜山作为倭军的指挥中心,倭军便重新把城楼建了起来,还竖了一块石碑,纪念在釜山奋战而死的朝鲜将领郑拨。
不止釜山有这样的石碑,倭军在南四道各地都设置了这类石碑,比如东莱城中自杀殉国的东莱府使宋象贤,倭军也为他立了这么块石碑以纪念其忠烈之举。
这是倭军收买人心的举措,但不得不说刚刚踏上朝鲜之时的倭军确实如同救世主一般,军纪尚佳、有礼有节,攻占抢掠南四道的各处教堂之后,还把收获分给南四道的平民,与视百姓如猪狗、肆意压迫的官府和两班形成鲜明对比,也正是有南四道百姓的支持,倭军才能长驱直入,一月之间攻占朝鲜八道。
但侵略者终究是侵略者,战事不利便暴露出恶魔的獠牙,幻想着依靠外国势力和军队来“解救”自己,总有一天刀子会砍在自己的身上,东学党和南四道的百姓们也是付出了血的代价才醒悟过来。
朱翊钧轻轻摇了摇头,他又有什么资格去指摘东学党和南四道的朝鲜百姓呢?在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面前,不也还是一堆堆的人天天幻想着“等美援”?
国家处在弱势,就总会有人幻想着能有救世主降临,寄希望于外国干涉,连那些伟人先辈们都无法免俗,这世上又有几个人、几个国家和民族面对绝境时能真正做到靠自己呢?
自己所能做的,也只不过是让后世子孙再也不用考虑靠别人还是靠自己的问题。
朱翊钧向郑拨的石碑拱手行了一礼,走到垛口处向城下看去,海滩之上坐着一片一片的倭军俘虏,军法队正在点算人头,点完一批,便押上海船。
这些倭军俘虏都是上好的青壮,杀掉太过可惜,更不可能放他们回国,干脆杀掉军官,兵卒统统移民到南洋或者西域去,打散和汉人、蛮人和夷人混居,几代下来便会成为大明的子民,日后世世代代为大明效力。
倭军兵卒眼睁睁看着军官一个个被愤怒的朝鲜民众凌迟,早就吓得两股颤颤,如今大明给了他们一条活路,自然是忙不迭的同意,乖乖做了大明殖民海外的急先锋。
当然,也有思乡心切不愿意移民的,这类死硬分子自然都交给朝鲜百姓,让他们尽情的去宣泄愤怒的情绪。
轻轻点了点头,朱翊钧转过身来,冲着一众将官微微一笑:“朝鲜的战事了结了,接下来就该准备攻伐倭国了,倭国太远,国中离不开朕,朕就不去了,武毅侯,之后的战事,朕就交给你了。”
城楼上的将官们一阵骚动,所有人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戚继光,日本不像南洋那些小国,是大明传统认知中的“大国”,攻伐日本是和天子吞灭蒙古诸部同等的灭国大功,天子当着众将的面把这样的大功送给戚继光,很明显是在为他日后执掌军机处、成为大明军中第一人造势积威了。
戚继光早就猜到朱翊钧的想法,心中有了准备,当下也不推脱,干干脆脆的领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