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起飞了,不知什么原故,却又延迟了好几分钟,是加油?是机件故障?还是等候另外的要
人?始终未明究竟。
「在等候起飞尚未登机的这段时间中,陈璧君依然相当活跃的和熟人招呼,而汪精卫则
格外沉着,且大踱其方步。听说陈璧君对机场的管理人员(不是航验人员)扬言,他们是陪
同汪先生去成都中央军校作一次讲演,停留一天就回来。
「汪等此行,一共有六个人,在机场里面前后停留了半个小时以上,在这段时间内,如
果稍为有点风声的话,无论作任何措置,就算辗转分层的向上级请示,都还来得及,可是谁
也没有这么做,因为谁也料不到他们暗中有鬼。所以汪精卫他们一行六人,就这么顺顺当当
的飞离重庆了。」
以上这段话的大意如此,是王云孙兄当时亲眼目睹的实况,虽然隔了几年才谈起,我想
总不致离题太远。
就是因为汪某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轻易离去,所以到后来才有「故意放行」的传说。不
仅是说说而已,其形之于笔墨而见之于书刊者亦复不少,例如金雄白用朱子家笔名所写的有
云:
「……而事实上汪氏之行将离渝,不仅参与密议之周佛海等均知其事,汪氏亦且并不讳
隐,汪宅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汪氏因主和而有离渝的计划。
「一直等到十二月中旬,他就决定趁机于十八日启程。清晨汪氏还为家中佣人老宋、阿
王等讲了一次话,最后再说明他的态度,并征求各人去留的意见,所有全宅的下人连潘俊、
阿六等,都表示仍愿跟随为汪氏继续服务,于是其秘书佣仆等匆匆携带了行李,分乘了四辆
汽车,循公路出发,先汪而径赴河内。
「汪的出走,事先既并不秘密,定机票且还在两周之前,交通部中除彭学沛(交通部次
长)而外,岂无他人知之?他人知之,如汪氏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又安有不向当局报告之理?
机场上军警密布,汪的出现,众日共睹,如当局格其成行,则只需一个电报,三小时的飞行
中,仍可以令原机折回。在昆明的二十四小时中,且可以令龙云扣留。为什么在那样的充裕
时间中,竟会一无动作呢?
「此外另有一个旁证,汪氏在离渝前曾对陈公博说过:『我在重庆主和,人家必误会以
为是政府的主张,这是于政府不利的。我若离开重庆,则是我个人的主张。如交涉有好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