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椅反射着惨白的光,映衬着他那张因酒精而扭曲的脸庞,左右侍奉的仆从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便成为炮火下的亡魂。
就在这样一个荒诞而又绝望的瞬间,一只精心挑选的桃子被颤抖的手递到张士信嘴边,然而,这最后的甜蜜还未来得及品尝,一枚襄阳炮的炮弹便划破长空,精准无误地击中了他们所在的区域,一声巨响之后,银椅、美酒、桃子,乃至张士信本人,都化为了飞灰,只留下一片死寂与无尽的嘲讽。
这一幕,不仅是对张士诚及其家族的讽刺,更是对整个平江城命运的宣判。
城外,朱元璋的军队士气如虹,他们知道,胜利的曙光已经近在咫尺;而城内,则是一片死寂与绝望,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法逃脱的悲惨命运。
朱元璋的使者如潮水般涌来,一次次带着诱人的条件与承诺,企图撼动张士诚坚守平江的决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每一次的劝降都如同石沉大海,张士诚的目光坚定如铁。
平江城内,随着战事的拖延,粮仓渐空,昔日繁华的街巷如今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城内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有人挖地三尺,捕捉鼠类以求一线生机。
在吴元年九月初八,晨曦初破,朱元璋的大军如同潮水般涌入了平江城。
但终因寡不敌众,张士诚被俘。
东吴政权,随着张士诚的离世,画上了句号。
朱元璋在平江城头,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摇了摇头对着张士诚的这个无能-暴-君吐了一口口水随后,他迅速调整战略,命汤和为征南将军,挥师南下,讨伐浙东的方国珍;同时,胡廷瑞与何文辉率领的另一支大军,则直指福--建,誓要一统江南。
而方国珍,在得知张士诚的结局后,面对朱元璋的强大攻势,最终也选择了投降,江南的割据势力逐一被平定。
吴元年十月二十一日,在休养生息半个月以后,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北进中原。
北伐中发布《谕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百姓起来反元。
朱元璋对北伐又作出了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蒙元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
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梁,然后挥师潼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
吴二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大封诸将为公侯,部分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
洪武元年十月,朱元璋于鸡鸣山立功臣庙,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虚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
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八月,明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朱元璋鉴于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的前车之鉴,决定北征消灭北元。
第一次北征,三路皆胜,之后自己获得神奇的模拟器……
第二次北征以失败告终,不过朱元璋没有给马皇后讲胡惟庸之乱!
——未完待续——
喜欢大明仙赋请大家收藏:()大明仙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