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身八面一体,是汉剑样式,而且已经开锋,非常锐利,可杀人。
这种汉剑,刚柔兼济,能刺能砍,质量也是上乘。
说不上什么绝世宝剑,但至少也算不俗了,市面上,价格也在三千华元左右,很是不菲。
原本以连飞逸这样的家境,想要买得起这种奢侈品还是很困难的,不过赵慧欣也知道,连飞逸手头还真是挺宽裕的。
而且看他平时的花销用度,也绝不是那种打肿了脸充胖子的人。
“社会名流之中,习武者不在少数。”赵慧欣小饮了一口茶水,才与连飞逸细细说起,“但是真正愿意下苦功的,却没有多少,大多都是为了耍酷和吹嘘。”
这种事,赵慧欣当然知道,学校里也不乏这样轻浮的男生。深知其中有几个,还拿这些东西在赵慧欣面前卖弄过,无非就是想吸引女生的注意力。
毕竟这个时代,尤其是北方,男性的阳刚之美更加受到女性的青睐。
不过长在豪门之中的赵慧欣,可不是那种容易上当的小门效出身的女子,她可是见过真正的武学大师的。
哪怕是宏立书院,里面所推行的武术,也有很多是简化版的。
强身健体的功能当然也有,而且对上普通人,格斗能力也确实是有着提升的。可问题是,这种简化版的武学技巧,更类似于后世的所谓“跆拳道”和“空手道”。
只有形式,而无神韵。
中国的武术,或者说武学,对人体的研究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和文明,都要透彻和深入。
别的国家当然也有武术和格斗技巧,但仅仅停留在一个技术层面,以及是一种片面追求杀伤力的技巧。
而反观中国的武学,早就脱离了一般的技术格斗层次,而是上升到了“强化自身”的境界。先不提玄门的练炁术,即使是武门之中,扎马步也是唯有中国这么干。
对于气血的运行,筋膜的锻炼,甚至是脏腑和骨髓的强化,都是别的民族和国家所没有的。外国的武术技巧,基本上都在强调通过重复练习来增加某种技巧的熟练度,注重的也是肌肉的锻炼。
却不知,真正需要强化的,应该是筋膜才对。
相同的体积下,筋膜的力量远远超过肌肉,爆发力更是高出。并且利用对人体的熟悉和独特的发力技巧,肌肉的防御性对于真正的国术高手而言,形同虚设。
但是武学的深奥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对心思浮躁的年轻人而言,是很大的考验。
因此中国历史上,武学宗师层出不穷,可庸人也多。
正是这些既不愿意下苦功,又自我标榜的所谓“武术高手”,败坏了中国功夫的名声,以至于让不少人以为中国的武学是自我吹嘘。…,
而跆拳道和空手道之所以能够风靡世界,主要还是因为商业推广以及这种武术本身简单易学的特性。
不用站桩,不用扎马步,不用花心思去体会自身身体的奥妙,而只需要简单的学习几个基本动作,就可以自称“高手”,这当然让年轻人趋之若鹜。
即使跆拳道和空手道本身并非一无是处,可如此发展下来,最后也只能沦为健身体操罢了。
而现在,国内的许多武馆其实也是一样,武术总局的统一整顿管理固然是扩大了中国武学的影响力。但是这种为了响应政府号召以及商业利益的运作模式,去也使得武学的真谛在不断流失。
所以赵慧欣才会感叹,中国的武学正在没落,哪怕声望正在提高。
而真正的高手,依旧是维持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不与世俗接触。
连飞逸当然明白赵慧欣的担忧,恐怕是不希望连飞逸走到歧途上,沦为市面上的那种花架子。文步文,武不武,结果不伦不类。
其实连飞逸真要用心去追求剑术之道,赵慧欣也不会反对,虽说如今世人还是更愿意追名逐利,但世家的心态还是很豁达的。
财富和权势依然足够,那就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来充实家族的根基了。
无论是文化上还是武学上,只要你能到达一定的等级和层次,世家就愿意接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