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工作分配,早在前年就已经搞定了,每名副导演负责不同的拍摄场景,他们每个人都早已提前规划好了拍摄需求跟进度。
这场会开了足足一周的时间。
整合了这两年剧组前期的筹备工作,还有几名导演对战争戏的规划,足足罗列出了长达一百多页的拍摄方案跟进度规划。
从六月份开机第一天起,拍摄哪些内容,电影进度要控制在什么时候,再到服化道等道具的调动,人员的分配,还有各个分组之间的演员协调等等。
都要做到精准!
比如说,今天德华演的赵云是在参加长坂坡之战,明天德华就要去参加赤壁之战参与截杀曹操。
考虑到拍摄期间不可控的因素,进度自然不会这么精准,但最多不超过两天的时间。
如此变态的剧组规划,韩三坪、谢进等人都是直呼不可思议。
过去内地电影拍摄,不管是普通的剧情片,还是诸如《三大战役》这样的大制作,规划肯定是有的,但往往都不会精准到这个地步。
李艺书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善国内的电影工业。
他这两年去美国拍戏,包括参观其他剧组,很清楚好莱坞电影工业,其实就是另类的“流水线”,除了个别超级大导演外,所有的中小剧组都是按照好莱坞制定下的“流水线”工作拍摄。
当然不会这么变态,也不会精准到服装道具两天分属不同剧组分组的使用。
只不过李艺书很喜欢未来的那位诺兰导演,他对剧组就是这么近乎于变态的规划。
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就是拍摄这种动用群演人数过多的大片剧组,能够真正做到散而不乱。
不然近十万群演,近百万人次的调动,没有提前做好这种精准到变态的规划,是很容易脑子一乱,让剧组彻底瘫痪。
不仅耽误剧组的拍摄进度,更会扰乱导演跟演员对电影的投入。
举个简单的例子,赤壁之战,差不多要动用五六万的群演参与拍摄,尽管这其中大部分应该是调来的部队,拥有相当高的服从度,可如果不做好规划,那么乱起来是一定的事情。
“各位,《三国赤壁》之战剧组研讨会结束了,不过大家还是不能放松,这部电影是我们中國电影人首次执导的真正史诗级的战争大片,关系到未来我们商业大片在海外的发展,所以接下来的两三个月,在开机之前,还是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有什么纰漏的地方,也一定要第一时间纠正。”
谢进哈哈一笑:“总导,规划都已经精准到每天拍什么,演员吃什么,就差安排演员几点化妆几点开机了,根本不用担心准备不足。”
“谢导说的对!”
李艺书笑哈哈道:“要不把演员们几点化妆几点开机,也给安排安排?真正实现跟部队一样的军事化拍摄?”
“别,千万别!”李骏导演哭笑不得道:“总导,你这么弄,等剧组开机的时候,大家不就跟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一样,没有了半点的思路。”
杨光元导演感叹道:“我算是明白总导为什么能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这么精细的拍摄规划,只要演员那边不出大问题,剧组拍摄绝对是又快又有质量。”
谢进呵呵笑道:“是啊,要是总导这么干了,我怕等到了剧组,演员们都得来找我麻烦,谁让是我提出来的呢。”
“哈哈,开个玩笑,大家别当真。”
李艺书爽朗一笑,随后看向韩三坪这位制片人+监制,说道:“韩厂长,明天你就可以通知剧组的主要演员们进组开始参与训练了,特别是那些武将们,接下来两个月再练一练马戏。”
去年虽然训练了三个月,但马上要开机了,还是得让饰演武将的演员们进组再突击训练一番。
《三国赤壁》之战,武将们的马戏还是非常多的。
至于他们来不来,这不是问题,电影预算高,给演员们的片酬也是远超市场价,毕竟部分演员要拍摄近一年的时间。
韩三坪点点头:“好的总导,我会跟他们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