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做跑步、登山等剧烈运动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收缩力量增强,所以你会感到心跳又快、又重,十分剧烈。
如此说来,跑步似乎加重了心脏的负担,那么对心脏健康有好处吗?好处很大。原来,心脏正是需要一定的负荷才能增进健康,因为心脏加倍工作的同时,流经供应心脏本身需要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大大增加,心肌本身也得到更多的养料和氧气的供应,心肌就在这“多劳多得”中不断增强。
知识点:心脏、输出血量、血液循环
肚子饿了为什么会咕咕叫
尽管我们一日三餐吃得饱饱的,但还是有肚子饿的时候。肚子刚刚饿时,通常只不过上腹部有种说不出的不舒服和空虚的感觉,等到肚子饿得相当厉害时,就会发出“咕咕”的叫声,这是为什么呢?当食物在胃中消化将近完毕时,胃液仍旧继续分泌,由于胃里空了,胃的收缩就逐渐加强。空胃猛烈收缩的冲动通过神经传至大脑,就引起饥饿感觉,我们称这种猛烈的胃收缩运动为饥饿收缩。
当胃做饥饿收缩时,胃内的液体和吞咽下去的气体在胃内不得安宁,一会儿被挤到东,一会儿又被挤到西,结果就会发出“咕咕”的声音。此外还有一种情况:饿的时候,想吃而没有吃,等到饿过头以后,却反而吃不下东西了,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这是因为饥饿收缩是周期性的,在饥饿时胃的强烈收缩只不过延续半小时左右,随后也就进入平静期,再这么延续半小时到一小时,随着胃收缩的停止,饥饿的感觉也就消失。
饥饿感和食欲常常同时发生。肚子饿时就想吃东西,并且饥不择食,随便什么东西都喜欢吃。同样,饥饿感和食欲也常常一起消失,所以,饿过头以后,反而会吃不下东西,也不想吃东西。
知识点:饥饿收缩、胃液、周期性
为什么肚子饱的时候,吃好东西也觉得没味道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肚子饿的时候,吃什么东西都觉得香,但在肚子饱的时候,任何好吃的东西吃起来都觉得没味道。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人的大脑里有两个中枢控制摄食行为,也就是说决定“吃”与“不吃”。肚子饿的时候,大脑摄食中枢兴奋性高,发动摄食活动,所以食欲很强,吃起东西来味道就特别香;肚子饱的时候,大脑摄食中枢受到抑制而饱中枢兴奋,它决定停止摄食活动,所以食欲较差,人也就显得不那么爱吃东西了。
那么,大脑是怎样得到肚子饿或饱的信息的呢?这和胃壁平滑肌的紧张度有直接关系。胃壁平滑肌紧张度降低时,食欲减退。胃壁平滑肌紧张度增高时,食欲就增强。胃壁平滑肌紧张度决定于胃的收缩。胃在消化食物时,只有靠近十二指肠的那一部分收缩。当胃即将排空时,收缩的范围逐渐扩大,等到胃完全排空后,全胃收缩,并且收缩力也逐渐加强。空胃猛烈收缩,兴奋了胃壁中的感受器,当信息传到大脑就唤起了饥饿感觉,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在这种饥饿收缩的情况下,胃壁平滑肌的紧张度达到最高峰。因此,这时的食欲也最强。与此相反,当肚子吃饱时,胃的收缩力量大大减弱,胃壁平滑肌的紧张度跟着降低,信息传到大脑里的饱中枢,所以,食欲就消失了。
知识点:食欲、摄食中枢、饱中枢、胃壁平滑肌
人为什么会放屁
放屁,是人体胃肠道通过向下蠕动,将其中气体排出肛门的过程。那么,人体内的气体是从哪儿来的呢?
原来,人们进餐、喝水、吞咽时,会把空气带入胃肠。唾液泡沫和食物中的气体也会经口腔潜入体内。除了外来空气,潜伏在人体肠道内数以亿计的各种细菌,它们在帮助发酵、分解消化道中食物的同时,也会产生气体。此外,肠中的细菌把血液中弥散到结肠的尿素分解为氨,上消化道分泌的重碳酸盐和胃酸会混合产生二氧化碳。这些体内产生的气体约占胃肠道气体的30%-40%。
胃肠道里的气体会通过嗳气,从胃向上经口而出;也会经肠壁吸收弥散入血液,然后由肺呼出。肠内大部分气体经肠蠕动快速下行,悄悄从肛门溜出体外。肠道气体积聚较多,肠肌向下推进速度较快,而气体出口——肛门周围肌肉收缩,肛门紧闭时,肠内气体受到挤压形成一个高压区。当气体强行通过肛门,气流产生振动,像口吹簧片,会发出响声。在一般饮食下,正常人每小时排屁17—60毫升,每天排屁400-1500毫升,差异很大。
人排的屁中99%的气体是无臭的,主要有氮、二氧化碳、氧、氢及甲烷等五种。其余不到1%的气体如氨、挥发性胺、硫化氢、粪臭素、吲哚等则散发着令人难闻的臭味。屁中除氧和氮来自空气,其他大都由细菌发酵分解产生。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同,所产生屁的数量和气味也不相同。习惯张口呼吸、吞咽唾沫、经常嚼口香糖的人和咀嚼困难的老人,会吞入较多的空气进入胃肠,这些人的放屁相对要多一些。有些食品的本身含有较多的气体,如面包、蛋糕、饮料等,还有卷心菜、韭菜和各种豆类蔬菜,含有大量不易消化的多糖和纤维素,它们在结肠内被肠菌发酵分解为二氧化碳、氢、甲烷,多吃了这些食物就会频繁放屁。由于大蒜、洋葱和韭菜内含有硫化合物,肠菌将它们分解为含硫化氢和硫醇的气体,所以多吃之后排出的屁特别臭。许多人肠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消化吸收牛奶中所含的乳糖,一旦喝牛奶后,就会腹胀并产生大量的屁。除此以外,肠道有炎症时肠菌过度繁殖,直接作用于营养物质,干扰胃肠正常蠕动,产气排屁也会增加。
可见,放屁基本上是人体的生理现象,一般不必介意。
知识点:屁、肠道细菌、肠壁
为什么人的一生要长两副牙齿
人身上的各种组织器官都只有一副,而且生下来以后不会更换。只有牙齿与众不同,一生中有两副,要进行一次“交接班”。一副叫乳牙,它们小而不耐磨,共20颗。由于在吃奶时就开始长出,所以称为乳牙。另一副是恒牙,它们与乳牙的交接是6岁开始的。通常恒牙较大,而且耐磨,上下左右共32颗,也有28颗的。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乳牙和恒牙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功能。乳牙除了咀嚼食物之外,还能刺激牙床骨发育,引导恒牙生长,而恒牙主要用于咀嚼食物。一个幼儿如果乳牙有病或过早地失去乳牙,他的牙床骨就会发育不良,恒牙也长不好,这样不仅会影响咀嚼功能,还容易引起牙病。
人的牙床骨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育过程。在幼儿期,牙床骨不大,这时候长出一副恒牙,将无法在牙床骨上立足。进入成年期后,牙床骨长大了,假如这时口中只有20颗乳牙,那么牙床骨就填不满,难以发挥正常的咀嚼作用。
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发生了一种适应性变化:幼年时暂时依靠乳牙咀嚼,并刺激牙床骨发育;到了一定年龄,乳牙脱落了,恒牙便取而代之。
知识点:乳牙、恒牙、功能
舌头为什么能辨味道
有人把舌头称为“味道检测器”,的确是这样,甜酸辣千般味的各种食物,都要由它先来品尝滋味。
舌头为什么能辨别出味道来呢?秘密就在于长在舌面上的“味蕾”。
味蕾是味觉感受器,它不仅长在舌头上的乳头状突起内,还分布在舌的底面和口腔内咽部、软腭等处。味蕾在婴儿时期最发达,以后逐渐减少,老年时显著减少。所以,别以为小孩不识味道,实际上他们的味觉比大人要灵敏得多。正因为这样,给小孩吃药最困难,大人吃起来不觉得苦,小孩一沾上舌头就要哭。
味蕾是一种椭圆形的结构。它外面有一层盖细胞,里面就是细长的味觉细胞。味觉细胞的末端还有纤毛,叫做味毛。支配味蕾的感觉神经末梢细支,就包围在味觉细胞上,像根电线一样,传递味觉细胞的兴奋到大脑里的味觉中枢。
味蕾的结构虽然千篇一律,可是通过它所感受的味觉在性质上可分为甜、酸、苦、咸四种。至于其他味觉,像涩、辣等都是由这四种融合而成的。对人类来说,感受甜味的味蕾分布在舌尖比较多;感受酸味的味蕾在舌的两侧后半部分比较多;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头根部;至于感受咸味的味蕾分布在舌尖和舌头两侧的前半部分。除了味蕾以外,舌和口腔还有大量的触觉和温度感受器,在中枢神经内,这些感觉综合起来,特别是有嗅觉参与,就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复合感觉。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我们吃东西时,不妨试试看来辨别一下,甜、酸、苦、咸这四种味觉究竟是不是起源于舌头的不同部位。
知识点:舌、味蕾、味觉细胞、味毛、味觉中枢、感觉器
为什么眼珠不怕冷
在朔风怒号、寒冬腊月的季节里,在外面行走的人会冻得鼻尖红紫,耳朵发痛,手指麻木,可是,暴露在外的眼珠却永远不会觉得冷。
是眼珠上没有感觉神经吗?当然不是。实际上眼珠外的角膜是身体上最敏感的部分,只要有针尖般大小的灰沙落到眼里,就会引起不舒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