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小杨的呀。”阿姨很快就和她热络了起来,“他上次来还是过年那会儿呢。”
沈初挠挠头,猜测道:“是不是高高瘦瘦,眼角有颗痣的男孩子?”
志愿者中的确有姓杨的,但是实际救助的过程中,志愿者基本是起到辅助的作用。
在有一定危险隐患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时候只有杨硕会亲自上场。
目前,杨硕是救助站的唯一负责人,救助工作也是以他为核心展开的。
“就是他就是他。你们都穿一样的鞋,小杨说过的。”阿姨一手拎着垃圾桶,另一手不停比划着,“上次那只黑猫爬到了我们空调外机的缝里面,要不是小杨过来,多半就活不成了。”
倒完垃圾后,她给沈初开门,“我啊,等你好半天了,快进来快进来,外面冷的来。还没开春呢,平时出门还是要多穿点。你年轻感觉不到,老了等毛病找上门来,后悔都来不及哦……”
阿姨健谈得很,和沈初的外婆有得一拼。
初来乍到能被如此热情地对待,沈初有些无所适从,低头看了看自己快两个月没刷的小白鞋。
会心一笑。
救助站的志愿者每人都会有一双这样的小白鞋。
非常普通的板鞋,上面印有救助站的logo。
她弯腰拎起航空箱就跟着阿姨进了店。
因为担心小猫咪放在外面会着凉,所以阿姨把它们藏在相对暖和的桌子底下,还给纸箱里垫了些废布。
“你看看。”阿姨小心翼翼地打开纸箱,“四只黄猫,乖得来,摸它也不凶。”
“好小啊。”沈初蹲在地上,熟练地带上一次性手套。
“肚子圆滚滚的,你看。”阿姨参与感极强,和沈初说着些刚发现它们时的情况。
这些小猫咪的年纪比她预想中的还要小,可能还不到一个月。
离了猫妈妈,天气又迟迟不回暖。
像这样的情况要是流浪,那很有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沈初捏住小猫咪的后脖颈,依次检查,初步确定它们没有明显的病症。
检查完,又挨个把它们送进航空箱。
四只标标准准的橘猫。
“走吧,带你们回基地喝奶。”沈初关上航空箱的门,对里头打成一团的崽崽们说。
店内仍旧热闹非凡。
阿姨依依不舍地将沈初送出门后,便立马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等有机会,沈初一定会来这儿吃碗热腾腾的面条。
站在面馆门口,寒风迎面吹来。
沈初甩了甩头发,解锁手机查路线。
基地距离这里有十几公里的路程。
她并没有交通工具。
现在又带着四个小朋友,显然是不能乘坐公共交通的。
正当她要使用叫车app时,被杜域打断了,“去哪儿?”
“回……回基地。”她结巴了。
她竟然又结巴了。
“走吧,上车。”杜域的车就停在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