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采的话音落下,人群之中,本地的主人当即一脸正色的开口道。
“二张所言,正是我等正人君子心中所想,不如今日歃血为盟,他日共登朝廷,为国除贼!”
说着,杨彝高举自己的拳头,鼓动道。
此人却是万历十一年生人,今岁已经三十九岁,但却连个举人都没考上,混在一群士人中也不嫌害臊。
不过话说回来,科举考场上,学无老少,达者为先。
这张溥秀才一次便得考中,在众人中很是瞩目,而杨彝跟着对方混倒也不意外。
“好,我赞同!”
“我同意!”
“我们也赞同!”
作为本地主人的杨彝已经开口,被邀请前来的士子也纷纷举手附和道。
那张溥、张采登高一呼,顿时从者云集。
人群鼓舞之下,张溥当即挥动笔墨,洋洋洒洒的写下《东林诸公记》。
这次之所以不叫墓碑记,原因也很简单,魏忠贤的差办的相当漂亮,挫骨扬灰,平墓毁碑。
那些个人的枯骨挫成粉后,直接就将之拿去闹市区给扬了,而墓碑也悉数都被砸碎,根本就没碑可记。
在文章中,张溥竭尽赞颂被魏忠贤挫骨扬灰的东林之人,强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文章慷慨激昂,直抒胸臆。
众人看罢,都是大喜,其他人也纷纷挥泼墨,一篇篇磅礴大气,精彩绝伦的文章出世。
是日,二张组建应社。
应,就是应试士子。
而应社,就是应试士子的社团了。
最初,聚在杨彝园中除张溥、张采、杨彝、顾梦麟等平日里关系好的十一人外,只有五六十人加入。
但短短数日,随着一道道文章在江南各大文社的“朋友圈”中传播,就有上千人加入。
其聚集人群,出城之时绵延不绝,泛江上阻河道。
七月十五,中元节。
复社领苏州士子、缙绅上千人,逐苏州知府庞元景。
却是因为这人在魏忠贤查抄东林之时,屡次派人从旁相助,被人视作是魏忠贤党羽。
对此,庞元景也是冤的慌,我执行朝廷公文命令还有错了。
不过,复社的壮举也是狠狠的给南直隶上下开了一个大眼——还能这么搞的?!
“疯了,他们疯了吗?”
站在船上,看着聚集在苏州城门处的一群士子,魏广微震惊的看着身边的礼部文书。
“这些人是觉得朝廷没有法度了吗?居然敢驱逐苏州知府?”
“魏侍郎,庞元景的事儿还轮不到我们来操心。”
听到魏广微的话,礼部文书赵晶将手中的公文给魏广微示意了一下道。
“我们应该操心的是朝廷新颁的这二十四条。”
“本官自然知道。”
从对方的手中夺过封着公文的袋子,魏广微摆了摆手,向着船舱中走去。
“我们先去南京城,这事儿要有南京吏部来做,不能只有我们冲在前面。”
说着,魏广微又回头看了眼聚在城门处的士子。
喵的,他得赶快跑到南京城去。
这要是让这些士子知道他带着朝廷严格约束士子的二十四条到南京来,还不得活活撕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