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之时,“华夷之辨”已经从先秦两汉之时的文化判别,演变为血统、地缘判别。
江统作《徙戎论》,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的理由,建议将关中内附胡人,迁出关外。
在永嘉之祸后,这一观念更是深入人心。
“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
杨行秋认为,五胡乱华是有政策、战争、天灾等多方面原因促成的,是历史必然结果。戎狄的内迁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其根本原因,是司马氏政权,罢州郡武备,封建诸王的政策。
对于杨行秋来说,转变这一违背历史大方向的思想观念,是首要任务。
该用什么方式,能让他们能理解呢?
不如让他们见识一下,历史唯物主义?
有王贤的例子作参考,思路就很清晰了。
杨行秋说道:“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九州之中,诸夷错处。四海之外,夷居其半。有圣云,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贾元听后点点头,牛尚又是一脸纯真地看着杨行秋。
“《诗》云,时维鹰扬,凉彼武王。周祀绵长,而幽、厉不能守。荒沉于酒,淫于妇人,三川皆震,国人嗟怨。后西夷犬戎,迭相侵扰。而周祀断绝,岂戎狄之过欤?
是以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间之。”
王贤想听得更清楚一点,站到了牛尚身边。
“秦汉之时,宾服四夷,海内称臣。威虽能制夷,德不能抚民。国祚遂终,非武备松弛而失天下,因苛暴擅赋以废人望。
今中原倾覆,衣冠南渡。不效天地之法,不顺四时之序,不度生民之义,不尊礼仪之则,华夏便为夷狄。
效于天地而顺于四时,度于生民而尊于礼仪,夷狄可为华夏。
岂可厚己薄人,以夏制夷?”
杨行秋说完这一大套理论,王贤略有所思,贾元满头大汗。
牛尚目光呆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杨行秋知道他的文化程度恐怕理解不了这么多长篇大论。
他敲了敲牛尚的额头,问道。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喜欢和女友穿越到东晋请大家收藏:()和女友穿越到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