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马克思主义文库 > 第16章(第1页)

第16章(第1页)

不说职业的显赫,就说固定收入,这对一个已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在普鲁士境内不会有其他机会创家立业的人来说是十分急需要的。这也可以为马克思举行隆重的婚礼创造多方面的条件,从而使他心爱的燕妮得到安宁和幸福的家庭;加上燕妮的哥哥在普鲁士政府已有了重要地位,结婚成家后在政府当更大的官是可想而知的。可是,马克思对这些都看不中,尤其是一想到燕妮的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就更心烦起来。

&ldo;叔叔是一片好心好意,但有人是想要收买我,让我不说真话。为着他们长此以往过安宁日子,这怎么能办得到!&rdo;

马克思说得有些激动:&ldo;叔叔,《莱茵报》不封不行?我退出编辑部总可以了吧!&rdo;

&ldo;……&rdo;顾问官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ldo;请叔叔放心,我退出《莱茵报》,也不去其他国家报工作,相信我一定会长大成人的。我是不会给爸爸和爸爸的朋友脸上抹黑的!&rdo;

顾问官只好悻悻离去了。

马克思拒绝了政府的委任。为了忠实于自己的理想,为人类而工作,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他咬了咬牙关,挺住各种困难,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宁愿被缚在崖石上,也不作宙斯的奴仆。

到巴黎去!到&ldo;新世界的首都&rdo;去!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这对年轻的夫妇放弃了在德国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来到了异国他乡‐‐法国巴黎。随同的只有女佣人德穆特(琳蘅)。他们很快就把家安置在巴黎瓦诺街38号。

巴黎是座拥有33座塞纳河大桥的城市。燕妮和马克思喜欢这座城市,他们觉得再没有一座城市能有这样漂亮的街道和富丽堂皇的建筑了!

可马克思不是带妻子来巴黎观光的,他来的主要目的是在这里尽快出版和发行《德法年鉴》这种作为&ldo;一种主张彻底改造社会&rdo;的刊物。

一天,这对年轻的夫妇走过市政厅的时候,碰巧遇上一阵暴风,突然大雨倾盆。燕妮和马克思顶风斗雨欢快地跑起来,后来他们在路易&iddot;菲力浦大桥旁、格勒河岸才停下来,屏息地站着,含笑地观赏着风雨奇景。

他们安详地在大雨中慢慢走过大街,并从波旁河岸拐到圣路维希岛,这时天空电闪雷鸣。塞纳河对面奥姆岸上矗立着一长串灰色的房子,它们彼此不同的屋顶,互相掩映,清晰地显出轮廓来。市政厅的青色石板屋顶和圣&iddot;保罗教堂的包着铅皮的半球形屋顶被暴雨冲刷得闪闪发光。

他们俩走着走着,只差几步路就到了住所,可马克思却还挽着燕妮在雨中往前走,不留意下雨的事了,他的思想又回到了他的《德法年鉴》上去……

&ldo;你知道吗?是谁寄给我一篇文章?&rdo;他突然问。

燕妮摇了摇头,雨珠从帽子上淌下来,眼睛一片模糊,任由马克思挽着走。

&ldo;恩格斯!就是那个&lso;商人的儿子&rso;,他住在曼彻斯特。他的文章确实可以用,是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不可多得的文章,正如他自己说的他的那枝笔确是非常争气的。我将把他的文章放在我的年鉴的第一期上,文中可以看出这位&lso;商人的儿子&rso;非常透彻地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非常难能可贵啊!&rdo;

燕妮注意地倾听,默默地贴近马克思走着。这当儿一位打伞的女人与他俩撞个满怀,他们才发现早已在雨中走过了自己的住宅。

&ldo;卡尔,你知道吗?&rdo;燕妮却快活地说:&ldo;我在家乡压抑地度过了精神上的孤独生活之后,在这美丽的巴黎我将在精神上要好好地这么轻松自由自在的了!&rdo;

在巴黎的头几个月里,马克思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德法年鉴》的编辑出版具体的准备工作上。由于卢格生病,编辑的责任几乎完全由马克思独自承担,到1843年底,出版准备工作基本完成。1844年2月,《德法年鉴》出版了第1‐2期的合刊号。马克思是这期刊物的主要撰稿人。

创刊号以马克思和卢格的通信开头,发表了马克思1843年3月和卢格9月写的《致卢格的三封信》和《论犹太人问题》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iddot;导言》等文章。文章以其对革命形势深刻的分析和对劳动人民革命前途充满的信心,从巴黎很快影响到德国。

《德法年鉴》只出创刊号,就不得不停办了。马克思和卢格之间发生了原则上的分歧。正如梅林所说,在马克思和卢格都置身于法国生活之中的时候,马克思像一艘劲艇,乘风破浪,终于驶到了开阔的海域。而卢格则像一块核桃壳,畏畏缩缩地极想退却到岸边的浅滩,这就使马克思同卢格的分道和决裂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卢格不同意马克思使《德法年鉴》具有民主精神和共产主义倾向,他说最糟糕的就是那些德国共产主义者,他们想解放全人类,还想通过财产公有和公平分配的办法来消灭私有制。而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文中号召无产阶级群众争取实现&ldo;人类的解放‐‐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rdo;。

这样,导致《德法年鉴》在德国发行的部分多数被普鲁士没收,致使马克思的经济状况陷于极为艰难的境地。

普鲁士不但组织没收了《德法年鉴》在德国发行的部分,还下令:马克思、卢格和亨利希&iddot;海涅只要一踏上普鲁士国土便立即予以逮捕。

这时,胆小怕事的卢格被马克思赋予的这个号召公开革命的刊物吓倒了,他无耻地撕毁了和马克思签订的出版合同,尽管他经济条件相当富裕,却拒绝付给马克思应得的工资,并提出要马克思把未售出的刊物拿去作为他的经济补偿。

马克思这个新家庭开始发生了经济危机。

困境中的燕妮对马克思更加倍的爱、体贴、安慰,他们以童年的梦幻‐‐永远在一起生活为最大的满足在熨平着两位新人的心扉。

琳蘅对马克思和燕妮怀着极大的尊敬。他是摩塞尔一个农民的女儿,自幼在燕妮的家里,与燕妮亲姊妹一般,以致她自愿追随这对相思七年的圣洁的夫妇,过着流亡生活。顽强、贤惠、聪敏、朴实的琳蘅有着井井有条的思想和节俭的美德,在极其艰苦的日子里,她也会调理出可口的菜肴端到桌子上来。她敬佩青年博士的不倦的工作能力和过人的智慧,但也了解他的急躁的癖性和其他一些缺点,她用女性特有的聪颖同他周旋,代他调理着经常遇到困难的家庭。

当她见马克思显出一副难过的神色时,她知道又是烟瘾难熬了。这时,琳蘅常常微笑着从围裙的口袋里掏出满把的雪茄烟放到主人面前的烟碟里,琳蘅轻快地说:&ldo;呶,我有雪茄烟。&rdo;

马克思露出了愉快的笑容,他虽然知道自己口袋里分文没有,还是满怀希望地到外衣口袋里去掏,又只好意味深长地耸耸肩,哑然地笑了:

马克思又愉快钻到了书堆里去,又开始了对这个社会主义思想中心‐‐法国的革命历史研究起来,并伏案给在巴黎出版的《前进报》写文章。

1844年4月30日,马克思和燕妮在巴黎的好友‐‐著名诗人亨利希&iddot;海涅因《前进报》的事垂头丧气地来到了家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