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望着大桥下面的江水依然是那样静地流淌着,禁不住想起,作为中国和朝鲜两国界河的鸭绿江,发源于两国边境的白头山南坡,最后在我国辽宁省的安东市注入黄海。奔腾清澈的鸭绿江以821公里长的干躯,穿流在两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把我们中朝两个唇齿相依的兄弟国家和有着历史悠久的战斗友谊的两国人民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这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把我们分开的。过去,从地图上看,谁都知道这条江水把中国和朝鲜隔在东西两岸,如今,在打击侵略者、保卫世界和平的共同事业上,这条界线已经不存在了。
我坐在吉普车里,伸手就可能摸到的鸭绿江大桥,像从两国土地上伸出的一双巨臂,在江中相拥。大桥全长1100多公尺。左桥是新桥,可走火车;右桥是老桥,走火车不保险,改走人和汽车。左右桥可走6路纵队,还可走汽车。我从车里探出头望去,走在大桥上的队伍非常肃静,每个人都在默默地走着,谁也没有说什么话,但我听出有的战士在数着这座桥有多少步长‐‐从中国到朝鲜只有1500步的距离。车过大桥的中心,也就是两国分界线,我听到车旁队伍中有的战士激动地问干部:&ldo;连长,现在几点几分?&rdo;
&ldo;同志们,记住吧‐‐现在是1950年10月22日晚上8点30分。&rdo;
我看了看手表后,一种真正走进战争的心情,犹如江水那样翻滚起来。我看见几乎每个人都和我一样,回过头去向祖国看了看,向祖国告别‐‐再见吧!亲爱的祖国!您的优秀儿女们已经踏上了正义的战场,我们绝不会给您丢脸,一定要狠狠地打击那些从太平洋彼岸跑到朝鲜来杀人放火的美国强盗,让侵略者知道我们站了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和不可侵犯的!亲爱的祖国人民,请等着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随着一阵阵马蹄声和车轮声,一支浩浩荡荡的炮兵部队向鸭绿江大桥的桥头开来。一位指挥员跑来问道:&ldo;一一六师在哪里?&rdo;
正好这时汪洋师长来到桥头,跟在他身后的山炮营营长杜博说:&ldo;这是我们一一六师汪师长。&rdo;
&ldo;报告师长,我是炮一师二十团参谋长王旭东,奉命带来一个野炮营配属你们入朝作战……&rdo;
&ldo;欢迎你们来!你们就跟在我们师的山炮营后面过江吧。有什么事情和杜博同志联系。&rdo;汪洋说完就指挥部队去了。
越来越多的步兵和炮车、汽车、马车行进在鸭绿江大桥上,黑暗中,步兵分在大桥两边,各种车辆穿行在中间,大桥上形成了多路纵队并肩前进,井然有序,形成一条长龙……
过了大桥,我们看见的第一批朝鲜同志是负责警卫大桥的警察署的同志们。他们一个个胸前挂着转盘枪,列队高呼口号:&ldo;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rdo;
部队再往前开,暗夜中,还能看见零零星星的朝鲜老百姓,有老人、妇女和小孩,站在自家的门口深情地望着中国军人的队伍,由衷地喊着:&ldo;毛泽东万岁!&rdo;
&ldo;金日成万岁!&rdo;
在长甸河口渡江的一一七师部队,在通往渡口的一条公路走了25公里。大休息的时候,指战员们看到,这里从各方面看已经和祖国内地的风俗习惯不同了。许多朝鲜族居民会说汉话,也有不少汉族老百姓会说朝鲜话,这就是中朝边境的特点。
这里是祖国的前哨,也是朝鲜的后方。人们都在为着即将投入战斗而积极地准备着。有的在开干部会,有的在开党员会。有的准备担架,有的在做干粮……人们看见部队在向鸭绿江渡口开进,纷纷议论起来:这回中国要出兵帮助朝鲜打仗了!
部队出发了,继续向着鸭绿江的长甸河口前进。行军的速度很快,每个人身上汗水湿透了衣衫,晚风吹得周身发凉。走着走着,在他们面前映出一道银白色的玉带‐‐鸭绿江。由于它的出现,驱散了指战员们的疲劳。
马上就要过江了。这次过江的行动,不同寻常,是极其秘密的。在通过江桥时,江边上没有欢送的群众,队伍里也没有雄壮的歌声,只有鸭绿江的日夜不停的流水声在表示欢迎也表示欢送。
在跨过鸭绿江桥中心的那个时刻里,长长的队伍里到处都有人在小声地说着:&ldo;这一步迈过去就出国了!&rdo;
在○团一连的行军行列里,出现了这样一种不寻常的变化:指战员们第一次行走在朝鲜的土地上,对所见到的一切都感到十分新奇,部队情绪激昂,见到老百姓就亲切地问道:&ldo;牙包,前面是什么地方?&rdo;
志愿军和人民军两军相遇,互相打着招呼,有的举起手来,有的摇动着帽子:&ldo;冬木,大大的辛苦啦!&rdo;
走着走着,指战员们看见路旁被美国飞机炸塌的民房还在燃烧;母亲被炸死,婴儿趴在亲人身上哭叫,耕牛死在稻田地里……长长的队伍里,谁也不吭声了,每个人都沉默地低着头走,只听见急迫的、沉重的脚步声。
会做工作的指导员李卫国、副指导员张耀东跑前跑后,一边走一边对沉默了的全连同志高声说:&ldo;大家已经看到了,什么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是为这些受苦受难的朝鲜人民报仇!就是绝不让美国侵略军制造的灾难在我们神圣的国土重演!&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