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怪的还在后面,凌一找王婶打听了镇上有哪些地方缺人能找工作,她想在镇上找份工作,顺便打听到镇上的车站。
镇上唯一的车站每天只有两班车,早上七点和下午三点。这两班车不通往别的地方,就直通茶水镇所属的连安县,车票不便宜,要五块钱。
凌一全身上下掏不出一块钱,看了看比脸干净的兜,凌一打算先去镇上找份工作。
赵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有两个,原身老公赵家伟在外打工的工资,地里的菜。赵家地里的菜一方面要供自己家吃,一方面多的可以拿到镇上来卖。赵家伟在外打工,一个月有差不多一千五,寄回来五百块,家里五口人就用这五百块,还能省下一点钱。
只不过,赵家伟寄回来的工资都在他爸赵老头手里,平时不管是赵大娘还是原身,要用钱都得去找赵老头要,要多了肯定会被说。
茶水镇多得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年轻人大部分出外打工,此时正是D国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不管有没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想往外闯,其中也包括了原身的老公,女主的爸爸赵家伟。
赵家伟自打结婚后,就少有在家待着,一年到头就在外面打工,每个月也只寄个五百块回来,碰到他没工作的时候,五百块都没有。
不过这也方便了凌一,赵家伟只有过年才回来,现在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凌一还能做很多事。
在镇上各种店铺逛了一圈,基本都不怎么缺人,因为大多数店铺都是自家生意,让自家人帮忙能省很多钱。
最终,凌一无功而返,但打听到了不少东西。比如,她要真想找工作,可以去县里,县里有些餐馆需要服务员,不要求文凭工作经验,最适合凌一这种没什么文化水平的人。
凌一可不是什么没有文化水平的人,她根本就不算人。原身的文化水平只有小学,初中没读完就留在家里种地干活,十六岁嫁给了赵家伟。
可凌一现在连车票钱都凑不够,要想去县里打工可不容易,于是,凌一在镇上逛了一天,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王婶特别热心,看出凌一想找工作,她牵着孩子找到凌一,给她提了个建议。
赵家有台非常老旧的缝纫机,她要是想挣点钱填补家用,干脆在村里专门给人缝衣服做衣服。
原身是会缝纫的,也会点裁缝的本事,跟她妈妈学的,不说技术有多好,但至少能比普通人的技术好,缝出来线头什么的基本看不到,而且还美观。
凌一翻看原身的记忆,能够学习原身会的技能,这倒是个办法。
决定回去当裁缝,凌一就不急了,她拒绝了王婶一起回村的邀约,走向镇中心小学。
镇中心小学放学早,四点左右就放了,也是怕这些学生回村太晚,路上不安全。
人动手敲的铃声在学校里响起,学生们陆陆续续从教室里跑出来。
凌一站在操场旁,透过教室的前门看向里面。
夏风老师站在讲台上,叹了口气,放下粉笔。这群孩子,早就坐不住了,还没等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