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公主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国,悲喜交集,尤其见到宗亲故旧,说起国外所经历的周折、磨难及思乡之痛,欷嘘流涕。唐王朝以极为隆重的礼仪恭候公主来归,在京百官班迎再拜。并进封为定安长公主,以感谢她为国家作出的贡献。而那些未被远嫁他乡执行和亲的她的姐姐妹妹们,在京中养尊处优惯了,有七位公主见她回来享有那么高的荣誉,竟拒不出迎,激起武宗皇帝愤怒,差夺了她们的封绢(公主食俸)以赎罪。
太和公主以后,唐代还有没有过和亲之议?有是有的,只是未能实行。翦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1961年中华书局),记公元883年(唐中和三年)十月事:&ot;以宗女为安化长公主,妻南诏王。&ot;这位南诏王,是南诏国第十二世国王隆舜。查《中国历史大辞典》(2000年上海辞书)&ot;隆舜&ot;条,亦有&ot;中和三年(883),唐以宗室女安化长公主妻之&ot;之句。其实这两种重要的工具书都说错了。安化长公主只是许婚,并未成婚。
对南诏和亲议由来已久,朝中重臣赞同反对各执一词,故好几年未能决。公元880年,镇守西南边陲的地方节度使再申和亲议,唐僖宗被劝说不过,同意以宗室女为安化长公主许婚。南诏王隆舜见求了多年才有结果,十分高兴、慎重,当即派三位宰相前来迎接公主。而最先提出和亲的唐前西川节度使高骈从扬州上书僖宗,说这三人都是南诏重要谋臣,最好将他们毒死,&ot;蛮可图也&ot;。于是三位南诏宰相被毒死。第二年,南诏又遣使臣来迎公主,还带来一百多床珍异毡毯进献。僖宗找了个托词,说是正为公主准备嫁妆,把他们打发掉了。过了两年,南诏不屈不挠再遣使来迎,僖宗大概也不好意思再推托,只好约定礼使、副使及婚使,择日送公主南下和亲。这一年正是中和三年,即公元883年。《新唐书·南蛮传》的记载是,&ot;未行,而黄巢平,帝东还,乃归其使。&ot;最终还是让他们空手而返。
中国皇帝的谋臣们,总是以蛮夷们不讲信义,劝谏君王对他们也不讲什么诚信,甚至可以先下手为强。像僖宗这样反复无常、将两国外交嬉同儿戏,在一些人眼里还成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的聪明之举。隆舜死后,谥号圣明文武皇帝,其子即位,遣使欲与唐朝修好,唐昭宗不答。这时的南诏王国与大唐帝国,都已走到历史的尽头,不复相通。没几年,两国皆亡于内乱。
唐以后的和亲外交,大不如以前。只有辽朝(契丹)的四位公主嫁与西夏国王,阵容还算可观。宋朝对辽、对夏、对金、对元的邦交,只说&ot;和议&ot;,不说&ot;和亲&ot;,盖将和与亲分开来谈。和固然可以和,亲则没法子再亲了,宋朝公主没一个外嫁的。而西夏与金朝在蒙古大军围城之时,都曾献公主以求和,这已经不是婚嫁了。与宋恰恰相反,亲固然可以亲,和则未必能求到真正的和。
元朝有三位公主嫁给高丽国王,包括世祖忽必烈的一位亲生女儿。高丽虽沦为蒙元藩属,毕竟没有彻底亡国,还能独获元廷如此亲睐,实在是一个奇迹。明清两代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密切,明常向朝鲜索取美女以充后宫,老了又将她们送还朝鲜。清末袁世凯出任朝鲜监国,掌握重兵,平乱御倭,李熙王朝一次赠给美姬四人,其中一位还是李氏内戚,亦即&ot;宗室出女&ot;。除一人早死,其余三人分别成为后来贵为民国大总统的袁氏的第二、三、四房如夫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扶持建立伪满政权,苦心炮制了一次&ot;日满和亲&ot;。这段历史的有关史料甚多,毋庸赘述。只是我们无妨设想一下,如果日本设史官仿中国式的春秋笔法,将会怎样撰写其史书呢:
&ot;昭和十二年(公元1937年),天皇以宗室出女嵯峨浩为公主,嫁满洲国皇弟爱新觉罗·溥杰。先是,日本关东都护府参将(关东军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大佐以精兵袭驱支那二十万东北军,又置前大清国宣统逊帝溥仪于后金故地,复国满洲,都新京(长春)。溥仪初为执政,后册封为皇帝,建元康德,臣服于天朝。溥仪无子嗣,以弟溥杰为皇储,入朝就学于千叶步兵学校。是年,为弟请以和亲。天皇许以嵯峨公胜侯爵之孙女浩妻之。浩有德容,习西洋油画,其祖母为明治天皇国舅中山忠光卿独女南加子。浩入宫拜别太后,太后深知和亲事关日满亲善,多加慰勉,执手嘱侍奉满洲国皇室应一如侍奉天皇,并赐以大正皇后所遗和服衣料。浩感泣叩恩。天皇诏遣关东都护府大都督(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大将为使,满洲国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中佐为副使,首相、议长及以下文武五百人,会公主婚礼于东京九段军人会馆。溥杰执子婿礼甚恭,天皇闻之大慰。&ot;
至于溥杰与嵯峨浩婚后数十年悲欢离合的故事,则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话题了。
2001年5月25日00:52
二十世纪的汉奸们
要说汉奸,第一当然是汪精卫。他不但是二十世纪最大的汉奸,甚至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汉奸。那么,第二大汉奸是谁?不好说,因为汉奸的定义极不明确。抗战期间,爱国华侨陈嘉庚向重庆提议:“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此议由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通过,并被后人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根据这一最伟大的提案抓汉奸,首先就得拿下李鸿章。他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敌未退”即与日本言和,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和台湾。这是上一个世纪末的事,他偏偏又活到二十世纪。一九○○年七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九月“敌未退”,他又跑到北京与各国议和,赔银四万五千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