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讨论到工作如何进行及分配。黄凌霜等根据无政府主义的观点,主张各项职务不必
用甚么确定的名义,小组决定应做的工作,由各人自由分担。结果决定由李大钊先生担任联
络的任务,我担任职工运动的发动工作,由黄凌霜、陈德荣创办一个《劳动音周刊》,分担
编辑和发行的责任,罗章龙、刘仁静和我负责发起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李大钊担任发起马
克思学说研究会。至于经费问题,李大钊当众宣布,他每月捐出个人薪俸八十元为各项工作
之用。
接着社会主义青年团也组织起来了。它的第一次会议在九月底假北大学生会办公所举
行,我曾在会上致开幕词,到会的约四十人。我现在记得的名字是:高尚德、邓中夏、罗章
龙、刘仁静、何孟雄、缪伯英、李实、罗汉、朱务善、黄绍谷、黄日葵、李骏、杨人祀、范
鸿劼、王有德、高崇焕、吴汝明、周达文、刘维汉等。他们都是北京各学校的学生,以北大
同学为最多,其中并无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也没有一个不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那次会议公
推高尚德为书记,他当时是北大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青年团的初期工作主要还是学生会方
面的联络活动和在学生会中吸收同志。后来这些初期参加者大多成为共产党党员,也是北方
初期职工运动的骨干人物。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第一次会议在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以后几天举行。到会者在五十人
以上。由李大钊先生致开幕词。我也在那次会议上发言。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大多数人都
出了席。此外信仰各派社会主义的著名人物也到了不少。会议决定搜集各种社会主义的书籍,
从事研究,并由研究有心得者发表研究报告。可惜这个组织在举行过几次会议后,会务就无
形地停顿了。
十月间,正当我们热烈地展开工作的时候,中国成立最早的社会党党魁江亢虎来到了北
京。我们这个共产党小组就在李大钊的办公室里开会欢迎他。他发表了一篇讲演,内容空洞,
只表示他要到苏俄和欧洲各国去考察一番,再定实际活动的方针。我们也提出一些有关社会
主义者团结一致和急于进行职工运动等问题,但他似乎并不感觉兴趣。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
仍寄望于议会活动,这使我们觉得不易实行。因此会议并无结果。我们也根本放弃了和他联
合的原有想法。在他离开欢迎会以后,我们都讥笑那位老社会主义者所懂得的社会主义并不
多,思想和看法都不免落伍了。李大钊先生当场表示,我们总希望中国的一切社会主义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