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屋》是他藕断丝连的可爱前任,他理所当然应予以爱她的人快乐与惊喜。
已经看过原著,已经知晓剧情,甚至已经熟知每一个悬念每一个转折,对角色的每句台词烂熟于心。
那又如何呢?
再去看电影,再去看文字被赋予了色彩时,那拥有了实体的存在,却还有那么多,那么多他们所不知道的。
俞浦深在里面藏了多少彩蛋呢?
他早早的,甚至早到还没有电影计划,他刚刚开始写《迷屋》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已经一边写书,一边将那些原著里写不下或者不得不删减的细节,那些与其后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为了故事流畅性不能全部出现的伏笔与暗示,全部做进了微缩模型之中。
又经过了道具师的精心还原,经过了剪辑,后期,配乐,还有周看松和罗行舟以故事性为主的调整设计。
俞浦深自己都已经数不清了。
可迷屋本身,就应当是充满未知,永远都探索不尽的才对。
要不然,可就没意思了。
作者有话要说: 俞浦深:满地彩蛋,你找到了多少?
不出意外的话周五会v,如果我能攒得出存稿【捂脸】
为什么开坑还有十几张存稿的我,如今会没有存粮呢qaq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江澄与狗对愁眠83瓶;子墨40瓶;妖魔先森33瓶;焙茗、问柳20瓶;文闻温翁、离歌、糖糖不哭10瓶;正版流卿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二十六章
藏在电影里的无数彩蛋,是俞浦深送给书粉们的礼物,而从宣发那边的视角来看,搞出这事情的俞浦深毫无疑问是个天才。
大ip改编的电影往往很容易吸引到书粉,但很难吸引到那些已经在书中知道剧情的路人。就像是开播之前就已经自带剧透还剧透得一清二楚,作为一部悬疑片其实是非常吃亏的。
但是彩蛋赋予了电影新的吸引力。未知的,不知道藏在何处的彩蛋,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彩蛋,这个消息让知晓剧情的观众也愿意走进电影院,同时吸引到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对小说本身产生兴趣,成为原著小说的潜在消费者。
一个双赢又足够有话题度的爆点,甚至不需要水军下场,只要抓住机会稍加引导,就会有无数人愿意参与进这个话题,放大电影的每一帧去寻找可能的彩蛋——像是捉迷藏,像是寻宝游戏,每一处小小的发现都能带给人无限惊喜,让人迫不及待想要将这种惊喜分享出去。
电影官方及时建立了“彩蛋篮”来炒高这股热情,俞浦深虽然想不太起来自己塞了多少彩蛋进去,但把观众的猜测放在他面前时,他还是能判断出这究竟是小彩蛋,还是纯粹观众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