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甲午战争史称什么 > 第13章(第1页)

第13章(第1页)

第三阶段:从六月二十二日至七月十四日,是一面与日本交涉一面依靠列强调停的阶段。

六月二十一日,日本举行御前会议,决定向朝鲜继续派出第二批部队,并撇开中国而单独胁迫朝鲜政府&ldo;改革内政&rdo;。日本挑战的意图已经暴露得相当充分。当时,日本方面虽百般威逼,朝鲜政府仍严正指出:日本&ldo;严限实行改革的日期,不免有干涉内政之嫌。&rdo;注10并表示:&ldo;内政改革一事,须待贵军撤回之后,我政府可实行之。&rdo;注11拒绝了日本以高压手段强勒&ldo;改革内政&rdo;的计谋。此时,清政府主要依赖列强进行调停。在朝鲜,袁世凯与大鸟圭介的交涉已告终止,在北京,总理衙门与小村寿太郎的谈判表面上述在进行。先是七月四日,小村至总理衙门表示,&ldo;愿两国相商,不甚愿他国干预,以免日后牵制。&rdo;并说明&ldo;已按其外务电,予以商议之权,日内必能开谈&rdo;。注12其后,总理衙门与小村进行了两次会谈:

第一次会谈是在七月七日,中目方面参加的有奕劻、孙毓汶、徐用仪、崇礼、张荫桓五人,日本方面则由小村寿太郎携书记官兼译员郑永昌参加。其主要对话如下:

小村:&ldo;对于此次事件,如贵我两国不速开协商之端绪,恐日益受他国之干涉,此应为特别注意之事。&rdo;

孙:&ldo;贵政府对此事更应提出办法,我政府希望据此与贵署大臣达成协议。&rdo;

小村:&ldo;目前自朝鲜撤出两国兵员,乃谈判开始先应议定之事项。即对于搬兵之方法和时间进行必要之协商.此点仅供贵王大臣参考,故明言之。&rdo;

孙:&ldo;如同意以此为协商之第一项,本大臣亦表同感。&rdo;

奕劻:&ldo;早者明日,迟者亦不过后日,可答复之。&rdo;

小村:&ldo;此事急需处理,希望至迟后日必须答复.&rdo;注13

日本政府早就否定了中国提出的双方撤军建议,并决定制造决裂的口实,小村对此不会不知道,而他却主动提出再议撤兵问题,显然是有意地引中国上钩。奕劻、孙毓汶等误认为是列强调停奏效,欣然应诺,结果大上其当。

第二次会谈如约在七月九日举行,双方的参加人员未变。其主要对话如下:

奕劻:&ldo;望贵我两国进行协商,迅速结束此事。然而,目前两国派出众多兵员,一则使各国产生种种疑虑,难免会有来自他国的多方干涉;二则恐两国军队发生意外冲突,遂有破坏两国友好之悬念,故贵我两国谈判前互将兵员撤回,乃当务之急。&rdo;

孙:&ldo;顷接朝乱已平之报告,故两国兵员已无驻扎之必要。两国先将兵员撤回,然后再协商善后之策。盖两国撤兵乃执行《天津条约》之明文也。&rdo;

小村,&ldo;朝鲜目下安宁,然明日难期.一旦两国搬兵,乱必再起。故我政府力求两国充分协议,以绝乱源。谈判之始先商撤兵一事,亦为实现日后不再出兵之切望也。&rdo;

孙:&ldo;贵我两国政府根据《天津条约》而出兵,业已平安朝乱。今国王既请求撤兵,责我两国亦应遵照《天津条约》之明文,约定日期共同撤兵,是乃恰当之处置。&rdo;

小村:&ldo;在事情未定之时,我兵员决不撤回。&rdo;

孙:&ldo;目前两国出兵朝鲜,引起各国种种猜测,以至试图干涉之。为消除此患,惟有速撤两国之兵。况且撤兵之举,井非不再谈判。第一步先行撤兵,然后两国就劝告国王改革内政事进行协商。&rdo;

小村:&ldo;如此,为免于误解,本官可将贵王大臣意见之要点重复如下,现今朝鲜内乱业已平定,根据《天津条约》之明文,日清两国所派兵员应各自撤回。且两国驻兵朝鲜,亦有引起他国出兵之虑。因此,谈判非于撤兵之后难以进行。&rdo;

徐:&ldo;如是,无误。&rdo;

奕劻:&ldo;接到贵政府对我政府意见之回电后,望速报知。&rdo;注14

在这两次会谈中,中国方面都以避免他国出兵为词,强调两国撤兵的必要性。而日本方面需要的只是挑衅的口实,不是用道理可以使其转变立场的,其结果也就不难预期了。

到七月十四日,日本驻北京临时代理公使小村寿太郎送来了日本政府的照会,内称:

&ldo;查朝鲜屡有变乱之事,从其内治纷乱而来。我政府因念今俾该国能更正内治,绝变乱于未萌,莫善于两国戮力同心者,缘两国之与该国所有关系原常吃紧也。乃将此意提出清国政府,讵料清国政府定然不依,惟望撤兵,我政府实深诧异。近闻驻京英国大臣顾念睦谊,甚愿日清两国言归于好,出力调停等语。但清国政府仍惟主撤兵之言,其于我政府之意毫无可依之情形。推以上所开,总而言之,清国政府有意滋事也。则非好事而何乎?嗣后因此即有不测之变,我政府不任其责!&rdo;注15

这就是陆奥宗光的所谓&ldo;第二次绝交书&rdo;。其中,不仅断然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双方共同撤兵的正当要求,还倒打一耙,预将挑起战端的罪责推给中国。清政府&ldo;始则假俄人为箝制,继则恃英人为调停&rdo;注16,幻想依赖列强折冲调停,到此终于落空。

在此阶段中,李鸿章对俄国的干涉抱有很大幻想,故在军事上仍不积极准备。这与光绪皇帝的态度适成鲜明的对照。六月二十五日和七月一日,光绪曾两次谕李鸿章加强备战。但是,李鸿章认为日本决不会先开衅,仍不积极进行部署.六月二十九日,丁汝昌请战,提出:&ldo;各舰齐作整备,候陆兵大队调齐,电到即率直往,并力拚战,决一雌雄。&rdo;注17七月初,叶志超有移军水原的建议。在此以前,袁世凯也曾提出:&ldo;不妨先播进汉声势,而不必遽进,看其如何变态。&rdo;注18不久,汉城即风传聂士成&ldo;准备以谒见为名,率二千大兵入京&rdo;。大鸟圭介听说后,异常惊慌,准备制止,如不听其劝告,&ldo;即以武力相拒&rdo;。而陆奥宗光回电则称:&ldo;可进行劝告以制止其入京,但不可使用武力。目前英国正在两国间进行斡旋,非到万不得已时不可使用武力。&rdo;注19可见,当时如果清军及时增派兵力,在军事上争取主动,不失为可行的办法。而李鸿章却认为:&ldo;与日相逼,日转有词。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仍望静守勿动。&rdo;注20及到七月十日,聂士成请求&ldo;撤队内渡&rdo;时,李鸿章又未能当机立断,再一次失去了撤军的大好时机。既不加强战备,从军事上争取主动,又不能及时撤军,从政治上争取主动,而是迁延不决,愈来愈陷于被动,这不能不说是李鸿章的极大失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