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说慈禧mp3百度 > 第39章(第1页)

第39章(第1页)

最要命的是他没有把一儿半女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失去了秘密立储的基本条件。

所以,秘密立储对于他而言,既没有可能,也没有意义。

秘密立储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这个方法受人推崇、令人瞩目。可同治帝死后,皇位继承没有了秘密立储作为保障,为慈禧在皇位继承权的重大问题上玩弄权术、上下其手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这一偶然的因素,中国的历史再次被纳入慈禧意志的轨道,危险地滑行下去!

养心殿西暖阁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酉时(晚6时),同治帝死于养心殿的东暖阁。戌正(晚间8时),慈禧便与慈安在养心殿西暖阁紧急召见各亲王、贝勒、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和总管内务府大臣、弘德殿行走等二十多人召开紧急御前会议。

毫无疑问,会议的主题就是确定皇帝继承人。

对于刚刚丧子的慈禧而言,主持这样一个会议,心情一定十分复杂。

自然,慈禧中年丧子的那种切肤之痛是难以言表的,从徐珂的《清稗类抄》中可见一斑:

&ot;(咸丰帝)即宾天矣。予见大事已定,心始安。然彼时虽极悲痛,以为犹有穆宗(同治帝)可倚。孰意穆宗十九岁,遽又夭折。自此予之境遇大变,希望皆绝。&ot;

然而,她恰恰又不是一般的母亲,悲痛之余,她首先想到的是最高权力如何传承的问题,此事不决,天下大乱!

她所谓的&ot;希望皆绝&ot;,确是当时的实录。但其中的利害之计与感情纠葛孰重孰轻,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总而言之,此时的慈禧必须收敛痛苦,镇定和果断地确定立嗣大计,其他的一切都不在考虑之列。有多年垂帘经验的慈禧,总衡内外,操持朝政,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惊涛骇浪,早已锻炼成一个铁石心肠的&ot;铁女人&ot;了!眼下的政治危机与当年丈夫咸丰帝死后苦斗肃顺一党,夺权杀人的场面相比;与垂帘听政、打压奕??、使所有的皇亲国戚俯首贴耳相比;与扫平洪水猛兽般的&ot;长毛&ot;、&ot;捻匪&ot;相比;与和咄咄逼人的&ot;夷人&ot;虚与委蛇、转祸为福相比,废立一个皇帝又何足挂齿!此时此刻,她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她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既然自己绝了后,那谁当皇帝就更得由我说了算!说不定这倒是个转祸为福的好机会呢。

同治帝无后,自己不是更可以说了算吗!

其实,在同治帝痛苦的弥留之际,宗室亲贵就已经在私下里围绕着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议论纷纷,当时出现了如下几种推测:

1?在&ot;溥&ot;字辈中进行挑选

清朝的皇统一直是父死子继,可同治帝死后已经无法按此规矩办事了。那么谁有资格当皇帝呢?按照清朝的惯例和中国历史上的皇位继承制度,继承人选应该从比同治帝低一辈的&ot;溥&ot;字辈近支宗室中挑选,算是为同治帝立嗣承祧。虽然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也符合&ot;父死子继&ot;的传统。可当时&ot;溥&ot;字辈的人只有两人:溥伦和溥侃。溥伦十七岁,而溥侃只有八个月,他们都是道光帝长子奕纬的孙子。八个月的溥侃太小,没有继承大统的可能,而十七岁的溥伦与八个月的溥侃相比,年龄可以,但考虑到血缘,问题又出现了。溥伦和溥侃的父亲贝勒载治都不是奕纬的亲生儿子,而是由旁支过继而来的养子,从血缘上追究不能算是近支宗室。因此&ot;溥&ot;字辈能否继立,还有待商榷。

第51节:二次垂帘(2)

2?选&ot;奕&ot;字辈中的奕??继统

据恽宝惠《晚清宫廷生活见闻》记载:同治帝刚刚死去,两宫太后即命内务府大臣荣禄传旨,叫近支王公、御前、军机、内务府大臣,以及弘德殿行走等人入见。当时首先碰到奕??,传旨后,奕??说:我要回避,不能上去。试问他为什么要回避呢?现在我回想起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同治帝病重,由师傅李鸿藻代为批答奏章,君臣每日必见。有一天,同治帝当面交出朱谕一道,大概说时事艰难,赖国有长君,可传位于朕叔恭亲王,并命到了时候再宣布;一说同治帝并无皇子,在近支内或溥字辈内找一人继任,则奕??的子孙可能性很大,所以他要回避。

这种推测虽然流传甚广,但仔细推敲,无法自圆其说。

首先,奕??与咸丰帝是兄弟,如果奕??出任君位,那么将置咸丰帝与同治帝父子于何地?历史上很少有&ot;叔王&ot;继统的先例,即使有,又将置慈禧太后于何地?

其次,虽然奕??一直历练政务,为皇室宗族中最优秀的人物,且拥者如云,然而从同治朝十余年的政争过程来看,奕??的权力多次遭到慈禧与同治帝的摧抑,甚至在同治帝病重的时候,依然受到严词警告:&ot;当敬事如一,不得蹈去年故习(指谏阻修圆明园的事情)。&ot;(《翁同龢日记》)

如果说慈禧与同治帝在大政方针上不尽相同,但对于奕??的使用原则上却一脉相承,既利用又压制。也就是充分利用他治国上的韬略,但在权力上却一定要压制,不能让其羽翼丰满,威胁皇权。所以,同治帝病重的时候,不太可能有传位给奕??的想法。

另外,由李鸿藻来起草传位奕??的诏书也不近史实。同治帝生病之初,曾让师傅李鸿藻代为批答奏章。但同治帝的病情一直不见起色,于是在斥责奕??的当天,同治帝&ot;拟求太后批答奏章,俟百日之喜余即照常好生办事&ot;(《翁同龢日记》)。自此,李鸿藻已经再无&ot;草诏&ot;的机会,这一让奕??继位的诏书也就无从谈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