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送进了惩罚营。在囚禁期间,这个青年又一犯再犯,多次鸡奸;希姆莱下
令将他处决。党卫军法官罗尔夫&iddot;维塞替他求情,请求宽大,遭希姆莱拒绝。
&ldo;我不想让别人指责我说他是我的外甥我便宽恕他。&rdo;后来,希特勒亲自出
面,才取消了死刑的判决。
在希姆莱的监督下,到1943年秋,屠杀中心的工作效率达到了最
高峰。在奥斯维辛,那些被挑选出来处死的人们,竟列队从吹吹打打的管弦
乐队前走过,而这个乐队是由犯人们组成的,由犹太小提琴手阿尔玛&iddot;罗塞
指挥。然而,特莱勃林卡的情况却全然不同。处死前,被囚的犹太人通常都
知道自己即将去死,因受刺激,常常大喊大叫或大笑,恼怒的看守便用鞭子
抽打他们;在狱卒替母亲们剃光头时,婴儿常碍手碍脚,便被抓来抛到墙上
摔死。
犯人若有丝毫反抗,看守们和模范囚犯便用鞭子将全身一丝不挂的受
害者驱上开往毒气室的卡车。
行刑队员的脑中从未闪现过拒绝执行屠杀令的念头。&ldo;我只能说
&lso;是!&rso;&rdo;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指挥官霍斯后来供认说,&ldo;我从未想到过自己要
负什么责任。你知道,在德国,人人都明白,如果某件事出了差错,只有发
号施令的人才能负责。&rdo;
行刑队员们也从不问一声这些犹太人是否该死。&ldo;你们难道不明白吗,
我们这些党卫军士兵是不能思考这些事情的;我们连想都没想过我们受
的是服从命令的训练,根本不动脑筋;我们谁都不会想到不执行命令。反正,
我要不干别人也会干。&rdo;另外,参加灭绝行动的所有人都受过严酷的训练。&ldo;如
果有令,他会开枪射杀自己的兄弟。命令是高于一切的。
&rdo;(斯坦利&iddot;米尔格莱姆在美国做过多次试验,证明盲从并非只限德国
人才有。在试验中,米尔格莱姆发现,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被试验者拒绝做
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事。大部分人只盲从权威的声音。1960年做的这些试
验的结果在越南战场上,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水门事件中,得到了证实。上述
情形,在米尔格莱姆的《对权力之服从》一书中已有所阐述。)有些行刑队
员还很欣赏自己的工作,但这些人都是虐待狂,是冒着遭上司惩罚的危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