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国民革命,于一九二六年九月十七日在五原誓师,西安被围已达八月之久。据冯玉祥说,当时他的作战方
略,本有&ldo;由南口攻北京&rdo;和&ldo;解西安之围而出潼关&rdo;两条路线,后因李大钊先生的建议,他才决定采用往
西安出潼关的计划,卒于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七日解西安之围。(见冯著《我的生活》第六一九页,上海教
育书局民国三十六年初版。)
2条件全文见宋云彬著《中国近百年史》,第二四七页‐第二四八页,新知书店,民国三十七年港版。
第三章清党与宁汉对立
武汉南昌间建都之争迅即转化为军权与党权之争;接着又激荡成为蒋氏所领导的反共阵
线,与武汉所领导的反蒋阵线的对垒。这个剧烈的斗争形势演变的结果,是蒋氏逐渐占了上
风,武汉则相形见绌。因为蒋氏不仅握了兵权,而且获得旧社会保守势力的支持;南昌克服
之后,显然又得着外力的支援。而武汉的反蒋阵线却具有先天的不稳定性,意志又不统一,
因而易为蒋氏的反共旗帜所击败。
武汉方面因建都问题展开反蒋攻势时,声势原是颇为浩大的。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四日,
武汉三镇国民党组织举行代表大会,董必武任大会主席,致开幕词。联席会议主席徐谦往会
发表演说,强调维护党员,军事领袖必须服从党的领导等等言论。会议通过下列决议:一、
加强中央权力;二、统一党的领导机构;三、立即召集中央全会解决党的问题;四、欢迎汪
精卫复职;五、昏庸老朽之辈站开;六、拥护国府外交政策,反对党内反动分子与帝国主义
妥协的企图。会场并高呼&ldo;打倒张静江!&rdo;&ldo;反对军事独裁!&rdo;&ldo;反对反动派!&rdo;等口号。这一动
人的举措,不用说,自然是国民党左派和中共协同进行的杰作。
武汉南昌双方,都曾主张召集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第三次全体会议,以解决党内纠纷;但
对会议的地点,则各坚持要在本身势力范围内举行。换句话说,蒋氏主张在南昌,联席会议
则主张在武汉。此外,双方又都标榜着以&ldo;救党&rdo;为己任,互责对方违反党纪。蒋氏曾指徐
谦窃据党权,漠视他的国民党中常会主席的职权。
对于会议地点的争执,胜利属于武汉。因为当时大多数国民党中央委员都荟集在武汉,
而且一致主张在武汉举行;使蒋氏觉得如果坚持己见,无异自招独裁之讥;同时,他正锐意
经营东南,已有实力第一的想法,根本就瞧不起甚么会议的决定;而且南昌的国府主席谭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