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杨虎城提及。他们两人先研讨具体办法,一俟稍有把握,在对外发表。于是他们商定如
何优待蒋的办法,以及如何向蒋进言等。
这些经过情形周曾详电报安,并表示欣慰,认为和平解决有希望。我们接到周的电报,
也为之高兴。乃决定坚决推动张杨走和平解决的道路。我们大家虽已这样决定了,但心中的
疑团仍是存在。张闻天曾向我指出:&ldo;这是为了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全部利益,不得不牺牲中共
的局部利益。&rdo;他说明苏联大概是受了外交上的压力,不得不置身事外,可是将来蒋介石释放
出去了,那我们可要吃大苦头。
十五日在林伯渠办公的窑洞里,我们举行高级干部会议,传达莫斯科的指示。我们这些
政治局委员,都发言支持和平解决,我的发言自然也是支持和平解决,但说到和平解决的前
途时,也同样表示未感乐观;即是蒋在西安时可能答应我方的要求,但一回到南京,也可能
借故翻脸,因此,我们须更加努力,团结内部,充实实力,准备应付未来可能的坏演变。就
因为我说了这些话,后来被我的反对者断章取义,抹杀我号召中共内部团结的本意,诬指我
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特别缺乏信心,甚至说我反对和平解决。这不能不算是&ldo;欲加之罪&rdo;
了。
当时的局势相当微妙。最初是一片战争气氛,接着调和论调逐渐抬头。南京一时群龙无
首,一般人估计蒋无生还之望,因而主张讨伐西安,当然其中也不无幸灾乐祸的企望者。西
安张杨部的将领,也觉得既用非常手段扣留了蒋,那里还能有妥协的余地;这种骑上虎背的
情势,使他们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想法。
但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始终对蒋没有采取完全决裂的态度。临潼华清池的枪声是过去了,
他们伺候在蒋的左右执礼仍恭。他们所发出的通电,也只希望接纳八项主张,并保障蒋的安
全。
张学良与周恩来的密谈,固是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一个直接原因,同时,当时的情
势也逼使他们不能不这样做。南京的重兵纷纷开进潼关,飞机又在西安上空威胁,这使西安
当局,大多觉得战争的爆发将不利于他们。各方实力派发给张学良的电报,也多持息事宁人
的态度。因此,张学良的和平解决意向一经明朗化,调和气氛就代替了火药气味。
张学良所坚持的是蒋签字赞成他所提出的上述八项主张,蒋则为了政府和个人的威信,
12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