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深衣:春秋时新兴的一种上衣与下裙相连的女装,称为&ldo;深衣&rdo;,大约颇似现代的连衣裙。
听说南后欲离间怀王与屈原的关系,甚至要将屈原除掉,靳尚乐得眉飞色舞,他很敏感,看得很清楚,自屈原进京以来,怀王对他日渐疏远,就连令尹子椒,也是徒有虚名,这才几天,楚之内政外交大权,几乎全都集中到了屈原一人手中。怀王为屈原所迷,将他视为圣人,言听而计从,如今的荆楚天下,与其说是熊氏的,不如说是屈氏的,长此下去,如何得了!特别是屈原唆使怀王进行变法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新法,矛头所向,直指官僚贵族,弄得阴阳颠倒,乾坤倒置,高爵显位者怨声载道,恨屈原入骨髓,一心欲食其肉,寝其皮,以解心头之怨愤。在这些受害的名门贵族之中,靳氏首当其冲,故而怨恨最甚。靳尚认为,屈原这完全是打着&ldo;富国强兵,统一天下&rdo;的旗号,以削弱名门贵族的势力,达到独揽荆楚政治大权的罪恶目的。应该说,这不是靳尚一人的政治见解,它在楚国的上层社会,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
郑袖与屈原间的暧昧关系,早已在朝野上下传播得沸沸扬扬,而且编造出了许多有鼻子有眼的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是瞒过了怀王与当事人。这些不胫而走的传闻,对屈原本人并非全是坏事,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屏障与保护伞的作用。那些视屈原为洪水猛兽,变法改革大逆不道的贵族们,对屈原似乎并不十分惧怕,倒是畏怯郑袖三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领教过郑袖的厉害,是郑袖的手下败将。郑袖既然跟屈原丝连缕牵,不用说,她是坚决站在变法改革一边,因而,许多颇有影响的贵族,他们虽对屈原其人,对变法改革其事,均恨得咬牙切齿,但却不敢贸然扯旗反对,铤而走险,这无疑对屈原的变法改革,客观上起了庇护作用。如今,南后居然反目,主动向靳尚求教除掉屈原之妙计良策,怎不让胸怀锦囊妙计的靳尚大喜过望!他十分斯文地站起身来,得意洋洋地在宫内踱步,宽大的红色绣袍裹着一个臃肿的躯体,颇似一个火球在滚动,滚过来,滚过去,十分有趣。他有时停住脚步,若有所思地伫立良久。在这一过程中,他不时昂首耸肩,仿佛欲以此举将自己肥胖身躯的横宽拉成长高。人逢喜事精神爽,靳尚精神一爽,连仪态也变得典雅起来,一时间他的八字脚变正,罗圈腿变直,背不驼,腰不弯,瓦刀脸缩短,老鼠眼瞪圆,三瓣子唇笑成了一朵花,海豹须根根直立,犹似老鼠闻到了猫屁……
&ldo;有话请讲,本后今日请上官大夫进宫,旨在谋求良策,非为消食化痰而散步……&rdo;
大约这团火球在宫室内滚动的时间太久了,南后等得颇不耐烦,因而责怪。这责怪声中很有几分愠怒与威严,令人不寒而栗。然而,靳尚闻此嗔怪,非但不惧,反而哈哈大笑,笑得郑袖莫名其妙,惊问道:&ldo;上官大夫为何竟然发笑?&rdo;
靳尚笑后答道:&ldo;我笑南后聪明一世,居然糊涂一时。&rdo;
&ldo;此话怎讲?&rdo;郑袖很显出惊异不解的样子。
靳尚见状肃然,一揖到地说:&ldo;南后手握可致屈原于死地的杀手锏,此番不用,留待何时!……&rdo;
&ldo;杀手锏?……&rdo;郑袖神情愕然,但转瞬便恍然大悟了,&ldo;上官大夫所指,莫非是那宋玉?……&rdo;
&ldo;正是宋玉。&rdo;靳尚毫不含糊地答道:&ldo;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目下正是宋玉发挥作用,为国为南后效力之秋,南后欲除屈原,岂不易如反掌……&rdo;
郑袖十分赞赏靳尚的机灵,夸他心中有缝,缝中有窍,窍缝之中尽是道道。于是二人于深夜华宫之中,心相印,体相挨,头相抵,拟就了一条利用宋玉加害屈原的毒计。
方城山素来系楚之屏障,亦称为楚之外城,因而,无论在怎样的形势下,楚都派重兵把守这与楚国命运休戚攸关的险要所在。公元前315年春夏之交的一个深夜,朦胧的月色中,站岗的哨兵隐隐约约地发现有人在攀崖过山,急忙报警,于是数十名兵勇蜂拥而上,捉住了这个攀崖妄图出国的人。这是一位文弱书生,相貌堂堂,满脸俊秀,举止斯文,谈吐不俗,虽是越境的罪犯,但却给守关的将士们一美好的印象。印象虽然美好,但却不能不审讯,不拷问。休看他肩不能担,手不能提,弱不禁风,但却意志坚强,不屈不挠,无论怎样严刑逼供,他都守口如瓶,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肯交代自己的行动目的,更不肯供认幕后的指使与操纵者,只是骂声不绝于耳,声称&ldo;宁为玉碎,不为瓦全&rdo;。守将审不出结果,心中不甘,亦无法向上峰交代,于是剥光了衣裤鞭笞。也就在这剥衣裤的过程中,从内裤贴身的口袋里翻出了一封密信,这信是屈原写给齐宣王,报告楚之军事机密的。在如山的铁证面前,下书青年不得不承认自己名唤宋玉,是屈左徒的得意门生,今奉左徒之命,秘密前往齐国下书,临行前屈左徒有交代:宁可掉脑袋,也不能泄露机密!至于书信的内容,自己则一无所知。
左徒的案子,事关重大,守将不敢决断,火速派员将宋玉押回郢都,自然也带上那封密信。审理案件本由司寇、士师等司法官员负责,宋玉却被径直送交上官大夫靳尚审理,内中蹊跷,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