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屈子传人朗诵背景视频 > 第91章(第1页)

第91章(第1页)

祖国与人民是密不可分的,屈原欲让人们读《离骚》不敢忘生民之意,《离骚》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和对人民的同情、关怀联系在一起的。他一面慷慨悲歌&ldo;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rdo;,一面痛哭流涕&ldo;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rdo;。要实现&ldo;国富强而法立&rdo;的目的,首先就必须使人民摆脱&ldo;多艰&rdo;的生活。屈原欲在《离骚》中向世人和后人宣告:同情人民,热爱人民,热爱祖国,都是他的基本精神。

屈原欲在《离骚》中充分体现自己对真理信仰的坚定不移。当有理想的人堕落为恶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对于理想的不懈怠的执看追求。即使一时失意,也在等时机,并效法彭咸的行为规范:出则兼济,隐则独修,他要饮兰餐菊,纫蕙戴芷,佩玉凿琼,见妒蛾眉,孑立鸷鸟,决不同流合污。为了祖国的富强,他宁肯枯槁憔悴,忍受着怀王及世人的不理解。为了追求真理,即使献出生命,他也义无反顾。

在《离骚》这首长诗中,屈原要充分展现自己忠于现实的艺术良心。他要透过奇幻华彩的浪漫主义的衣披,体现自己对现实的感受,传达自己对现实的否定与忧伤;同时也要暴露现实的黑暗与丑恶。他要用众多喻示象征的形象,诸如将要&ldo;败绩&rdo;的&ldo;皇舆&rdo;,幽暗险隘的道路,信谗易怒的&ldo;荃&rdo;,糊涂摇摆的&ldo;灵修&rdo;,满屋子的恶草,造谣嫉妒的妇人,化为茅草的荃蕙,芜秽的众芳等等,不仅兆示祖国的危机,也将那些祸国殃民的群小揭露得淋漓尽致。总之,屈原将以自己进步的政治观点,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鞭挞庸君佞臣们的阶级偏见和反动本质。

屈原写诗,素来注重艺术性。在他看来,任何一首诗,一篇文章,无艺术性,便无强有力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因而每写一首诗,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也像思想内容、情节结构一样,下笔前便考虑得纲举目张,成竹在胸,不似有些人那样,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到哪里算哪里,全无计划,更无腹稿,瞎忙了一气,竟是废品。

屈原要让比兴、象征作为《离骚》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比兴在《诗经》里已开其端,但大多作为特定的修辞手段使用。在《离骚》中,屈原则欲将这种手法扩展到诗篇的整个艺术构思上,借以塑造出一组组富于象征色彩的意象群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外,他欲幻化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好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1结成了婚约,后因受到众女的嫉妒与谗毁而终被遗弃。女伴责备她太固执,但她仍坚持自己爱美的本性。她想争取回到丈夫的身边,但天阍不纳;又想物色一个同心同德的女子接替自己,但却终未选中。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接受了灵氛的劝告,出门远游以寻求&ldo;两美必合&rdo;的命运。正当一切就绪踏上旅程的时候,望见自己的故乡又不忍离去。于是她按照彭咸的神示仍回到祖国的土地上。这是屈原借用男女关系为喻所展示的一条爱情线索,它跟屈原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出诗篇的写实与虚拟的两重世界相互转化、相互交融、迷离恍惝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加绰约的风姿与芳菲的情韵。

--------

1朱熹《楚辞集注》称&ldo;灵修&rdo;&ldo;盖妇悦其夫称&rdo;。

在《离骚》中,屈原欲发挥大胆的想象,并大量引用神话传说材料和历史人物故事来托讽现实,连草木禽兽都将使其获得人格化的象征意义。要使人间和天上、过去和现在,人情和物态,诸多方面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形成充满奇情幻思、光怪陆离的形象体系,以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离骚》的语言要富有音乐性,诗中隔句用一个&ldo;兮&rdo;字,以增强朗读效果。全诗大致两句一韵,使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为了咏叹抒情方便,尽量多用些&ldo;之&rdo;、&ldo;品&rdo;、&ldo;鱼&rdo;、&ldo;模&rdo;之类的洪音字。为了成功地形容事物的状态,便于表情达意,屈原欲在《离骚》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字。双声字如&ldo;零落&rdo;、&ldo;陆离&rdo;、&ldo;?[欷&rdo;、&ldo;犹豫&rdo;、&ldo;容与&rdo;等;叠韵字如&ldo;贪婪&rdo;、&ldo;逍遥&rdo;、&ldo;相羊&rdo;、&ldo;偃蹇&rdo;等。

屈原要让《离骚》富于文采,他设计了叩天阍、相下女、远游自适、女??劝责、重华陈辞、灵氛问卜、祈求神示等一系列有趣的情节,或壮丽的场面铺陈,或新颖的主客问答,力求生动形象,别致多变。他要广泛自如恰切地运用对偶,诸如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当句对、隔句对、三字联绵对等多种形态穿插使用,尽可能增强长诗抒情状物的表现力。

《离骚》要在诗歌形体上有重大的突破,使其既不像《诗经》那样以四字作为基本句式,也不像楚地传统民歌那样将&ldo;兮&rdo;字嵌入每句中间,而是欲将&ldo;兮&rdo;字置于单句末尾,形成容量较大的文句和错落中有规整的节奏,便于驰骋情思和保持一定的声律,力求自由灵活,富于弹性,奔放洒脱。

在《离骚》中,屈原有意识地将方言口语入诗。&ldo;兮&rdo;字是民间歌谣中经常出现的口语;此外,像&ldo;冯&rdo;、&ldo;羌&rdo;、&ldo;诼&rdo;&ldo;?髻选薄?&ldo;泪&rdo;、&ldo;搴&rdo;、&ldo;??&rdo;等等,都是楚国特有的词汇,是具有特殊词义的楚之民间方言口语;还有大量后世所谓文言虚词,当时都是人民的口语,如&ldo;乎&rdo;、&ldo;也&rdo;、&ldo;者&rdo;、&ldo;焉&rdo;、&ldo;矣&rdo;、&ldo;哉&rdo;、&ldo;以&rdo;、&ldo;而&rdo;、&ldo;其&rdo;、&ldo;于&rdo;、&ldo;虽&rdo;、&ldo;苟&rdo;、&ldo;夫&rdo;、&ldo;惟&rdo;等,虽是俚语俗词,但却为民众所喜爱,所习惯,屈原也就对其颇有感情,将其用于诗中,以使句子活泼有力,异彩纷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