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烹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
——《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四年(前204年)十一月,郦食其经过一个月跋涉,终于来到了齐国。在派郦食其前往齐国的同时,已经对韩信产生了猜忌的刘邦,又拜曹参为右丞相、灌婴为御史大夫,以辅佐韩信之名前往赵地。
韩信明白,刘邦将曹参和灌婴归入自己麾下,名为辅佐,实为监视,但对此也毫无办法,只能以自己的忠心去修补两人之间的裂痕,消除刘邦的猜忌。
在赵地募集训练了数万军队后,韩信便按照刘邦此前的命令,率兵向东进发,然而到了齐赵边境才知道,原来刘邦已经派遣了郦食其出使齐国。于是,韩信便陈兵于齐赵边境,一边训练军队,一边在军事上对齐国施压,以配合郦食其的游说。
齐王田广得知韩信率兵东进,则派华无伤、田解率兵驻守历下(属济北郡),与韩信对峙。
郦食其拜见齐王田广后,齐王田广询问其来意,郦食其不答,反问道,“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
田广摇头道,“我不知道。”
郦食其便为其解释道,“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下来;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归向的话,那么齐国就难以保全了。”
闻言,田广问道,“那么,天下人心究竟归向谁呢?”
郦食其回答道,“自然归向于汉王刘邦。”
田广闻言却是嗤笑一声,从他得到的消息来看,如今项羽在战场上节节取胜,刘邦数次只身而逃,只是侥幸未被杀死,又何谈人心归向于他呢?不解其意的田广,问道,“老先生为何这么说呢?”
郦食其对于田广态度并不在意,侃侃而谈道,“汉王和项王并力向西进军攻打秦朝,在义帝面前已经明确约定好了,先攻入咸阳的人就在那里称王。汉王先攻入咸阳,但是项王却背弃了盟约,不让他在关中称王,而让他到汉中郡为王。
项王迁徙义帝并派人暗杀了他,汉王得知以后,立即发起蜀地和汉中军队攻打三秦,出函谷关追问义帝迁徙的所在,收集天下军队,拥立以前六国诸侯后代,攻下城池就立即给有功的将领封侯,缴获财宝就立刻分赠给士兵,与天下同得其利,所以英雄豪杰、才能超群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劳。诸侯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来归,蜀地和汉中的粮船源源不断顺流送来。
反观项王,既有背弃盟约的恶名,又有杀死义帝的不义行为;他对别人的功劳从来不记,对别人的罪过却从不忘记;将士打了胜仗得不到奖赏,攻下城池也得不到封爵;对有功之人刻下侯印,却在手中反复把玩,而不愿意授予对方;攻城得到财物,宁可堆积起来,也不赏赐给大家。所以天下背叛他,才能超群的人怨恨他,没有人愿意为他效力。
如此,天下之士纷纷投归汉王,汉王安坐便可驱使他们。汉王带领蜀地和汉中的军队,平定了三秦,占领了西河之外大片土地,率领投诚过来的上党精锐军队,攻下了井陉,杀死了成安君;击败了西魏王魏豹,占有了三十二座城池,就如同当年所向无敌的黄帝军队一样,这并非是靠人的力量,而是上天保佑的结果。
现在汉王已经据有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守住了白马渡口,堵塞了太行要道,扼守住了蜚狐关口,天下形势已定。诸侯若是先归降者,必定获得封赏,若是想观望形势最后归降,那就只能先被灭掉。
因此,您若是赶快投降汉王,那么齐国的社稷还能够保全下来;倘若不投降汉王的话,危亡的时刻就会立刻到来了。”
毫无疑问,郦食其的话非常有蛊惑性,不过齐王田广和齐相田横却明白,像郦食其这样的辩士,最擅长的就是夸大其词,所列举的往往都是有利于自己的言论,以此来说服君王达到目的,作为刘邦使者的他,所说的自然都是有利于刘邦的言论,可信度自然要大打折扣。
即使郦食其所言为真,天下人心归于刘邦,但从战场形势来看,项羽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刘邦想要抵御项羽的进攻尚且困难,又何谈击败项羽?若是刘邦被项羽击败,空有人心又有何用?
因此,即使如今韩信已经陈兵齐赵边境,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齐王田广和齐相田横商议之后,仍然只是表示愿意与刘邦讲和,而不愿归附。他们既不想与汉军为敌,但同时也不想与汉军联手攻楚,相较于彻底倾向一方,他们更乐于坐山观虎斗。
因此,齐王田广虽然每日热情招待郦食其,甚至下令齐赵边境的齐国军队放弃戒备,以表示不与汉军为敌的诚意,但对于联手攻楚之事却是绝口不提。
就在郦食其努力劝说齐王田广和齐相田横,汉齐局势极为微妙之际,出身赵地的辩士蒯通则前去拜见了韩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蒯通本名蒯彻,后因避讳汉武帝之名被记录为蒯通,其本为范阳人,也是一位口才极为出众的纵横家和辩士。
数年前,在陈胜部将武臣率兵北上攻掠赵地之时,蒯通便曾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一方面劝说范阳令投降武臣,另一方面又劝说武臣善待于范阳令,从而使得赵国各地纷纷望风而降,帮助武臣迅速平定赵地大片地区。不过,在与武臣相处了一段时间后,蒯通发现对方并非可成大事者,因此并未投入其麾下,在武臣自立为王后不久,蒯通便脱离了他的阵营,再次隐居于赵地。
“巨鹿之战”后,驻军赵地的项羽听说了蒯通大名,派人以爵位和封地前去招揽。蒯通对于项羽的军事才能固然十分钦佩,但当得知好友安其生多次为项羽出谋划策而不被采纳后,便意识到项羽同样难以成就大业,因此对于他的招揽予以了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