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嬷嬷在她身后不吱声儿,长叹不已:国公爷还是这般不着调,非得让老夫人生一场气。
不着调的国公爷卫询在书房赏画,背着手踅着步,等得片刻内管事苦哈哈地过来。
“如何?那凝脂琼玉送去了没有?”
内管事哭丧着脸:“回国公爷,送去了,管嬷嬷还赏了厨娘一小块碎银呢,可把她给乐坏了。”
卫询闷笑不已,眼见内管事目光怪异,轻咳一声,训道:“茹素轻身,这一把年纪了瘦骨嶙峋,有损福态,有污双目,我这是好意。”
“是……”内管事愁眉苦脸地附和。看看自家老公爷,宽袍广袖,碧玉簪发,长须飘飘,清隽洒逸,画里神仙也就这般了,怎就……怎就……唉!
国夫人饭后吃了一瓣甜瓜,这才消了心中郁气,卫繁又赖在她身边殷勤小意,勉强重露出点笑意,略想了想,吩咐管嬷嬷道:“前几日侯爷在我跟前卖乖讨好,说得了一幅《十八罗汉》图,是前朝大家宋韬所画,他是信佛之人,笔下罗汉极有灵气。你叫侯爷送去保国寺,当是我给寺中的供奉,结个善缘,求个平安。”
管嬷嬷一愣:“这……国公爷那边……”
国夫人道:“他是他,我是我,他嫌弃僧人,还不许我敬拜菩萨?他要是不服气,也写篇文章来骂我。”看看卫繁卫放兄妹,迁怒,“都是你们祖父,把僧人佛祖得罪了个遍,我去寺中进香拜佛都抬不起头来,生怕让人给轰了出去。”
卫询虽不再跟和尚、道士歪缠,心中仍旧生厌,讽刺和尚:月光照地堂,秃驴头光光。凉风过陋屋,信徒囊空空。清香献悲佛,妻女没死活……
秃……和尚看到脸都歪了。
管嬷嬷很犹豫,自家跟僧、道那是仇深似海啊,真把《十八罗汉》图送去了保国寺,国公爷要是一个不高兴,非得闹出点什么。
国夫人不为所动:“他要闹,只管来问我话。”
管嬷嬷还想说什么,国夫人已看向昏昏欲睡的卫敛,对于氏笑道:“小郎岁小睡不足,外头冷,别等他睡熟再抱着他归家,招风寒。”
于氏还存着看热闹的心思,拧头吩咐乳娘先带卫敛回去安睡。
国夫人量一眼许氏和于氏:“这是有事?”
许氏接过丫头送上的香茗,奉与国夫人,道:“儿媳有一事不得主张,想问问婆母的意思。”
国夫人接过香茗搁置一边,很想说一句:你哪是一事没主张,你是事事都没主张:“什么事你不能做主,要来问我?”
许氏笑着缓声道:“是阿絮的事,阿絮住谢家将小俩月,这都快年终了,也不见知会家里去接,儿媳想问问婆母,是不是遣了人将阿絮接家来?总不好在谢家过年。”
卫繁几人都没有说话,静等国夫人开口。
国夫人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胡言乱语,阿絮再是孤女也非没有依靠,家人又没死绝,我都没还咽气呢!我卫家女还能在谢家过年?”她叹口气,“也是我上了年纪,有些糊涂了,谢家递了帖子来,说他们家园中一株早梅开了,邀你们姊妹二十日去赏梅。你们姊妹去后顺道将阿絮捎带回来,谢家不问就罢,要是过问,你们就说是我的意思:近年底了,好些贫寒之家缺衣少食的,家中打算临街施粥,这是积德的好事,要交与你们姊妹一同操持,经经手理理事,省得你们长在闺阁,不知人间疾苦。”
国夫人身边的大丫环阿秀托着一个红漆盘,上面放着几张素雅的请帖。卫繁拿了自己那一张,卫素和卫紫对视一眼,真是难得啊。
谢家很有些臭讲究,又自恃书香门第,卫家这种洗了几代都没洗尽铜臭味的土鳖自然很是看不上。
况且卫家这一辈除了卫絮,再也挑不出一个好的来。
卫繁不通半点风雅,邀她来赏花吟诗,挤半天才挤出几句狗屁不通的打油诗,满脑子想着拿面衣裹了花瓣酥炸入菜;卫素,不过庶女,低眉垂首小家子气,怯怯弱弱,话都说不响,只知跟屁虫似得牢牢黏着卫繁;卫紫,隔了一房,亲娘一介商女,唯好黄白俗物,尽拣了富贵的往头上戴,性子又刁,实难招人喜欢。
因此,谢家虽与卫家是姻亲,卫简夫妇去世后,两家来往却并不频繁。
卫繁姊妹三人收到请帖都有些稀奇。
卫紫用两根手指捏起请帖,翻来覆去地看,谢家不喜邀她,她也不喜谢家,千百朝去一回,都被气得够呛。
卫素脸上也没什么意趣,谢家水榭楼台一步一景,是比自家雅致精巧,谢家女一个一个饱读诗书,秀雅非常,就是看她的目光令人难受,说得话看似处处照顾,又像处处怜悯,仿佛她是无依的小可怜。
卫繁皱了皱鼻子,嗅到请帖上缕缕暗香,里头好似夹着长春花花香,不觉得鼻中发痒,连打好几个喷嚏,忙不迭地将帖子拿开,细细白白的手上立起了几个小红疹。
阿秀和管嬷嬷吓了一大跳,国夫人也吃了一惊,迭声问:“先还好好的,这是怎么了?”
许氏忙过来细看,拉起女儿的手:“咦,这大冬日的,怎犯起癣来?”
卫繁想答,又是一个喷嚏出去,两只眼汪着一潭水,只差没淌下泪。
卫素取过请帖,放在鼻端仔细嗅了嗅,她不比卫繁的狗鼻子,好一会才辨出花香,松了一口气,回道:“祖母,母亲,这请帖染了香,里头有一味是月季,二姐姐一闻这香味就起癣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