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练笔翻译进行得很顺利:在拿到小说的随后一周里,他已经完成了前两章的译文。
翻译之前,程姜先阅读了两遍原版小说。
《Fiddler’sneck》英文版本的全文有十六章,总计约十一万字。即使英文翻译成中文的字数会有相应的增长,最后大概也是薄薄的一小本。沈霁青手里的版本是2004年印刷的,书不过手掌大小,即使内页有三厘米的页边距,厚度也只是程姜的一根手指。
页边距上有沈霁青手写的笔记和注解,字迹凌乱,不仔细看是分辨不出来写着什么的。
大概这时候沈霁青还没有练成他成年后四四方方的标准印刷字体。
程姜喜欢一边翻译,一边不断翻到前面看过的内容去回顾情节细节和细看沈霁青写的东西。辨认字迹有点费时间,但如此还是令他觉得能够或多或少地窥视到沈霁青的少年时代。
沈霁青应该很喜欢这本书,因为边角都翻得卷了起来。
沈霁青用好几种不同颜色的笔写字,光是蓝色就有深、中、浅三种。在前几章里,每次看见“Fiddler’sneck”这个词组,他都要用不同颜色写上好几个问号,直到小说中部才以一个叹号结束。
书里身上带有琴吻的人物共有三个,分别是男女主角和一个只活在两人回忆里的小配角。
配角名叫赛恩(Cyan),存在感无足轻重,却对情节总是能产生一点小影响,算是一个鸡肋式的人物。然而沈霁青却似乎非常喜欢这个出场次数屈指可数的角色,每逢它出现,定会在旁边的空白处画一个小火柴人来还原场景,重点还抓得非常准。
尽管是在英文原版小说上,沈霁青的笔记中英混杂。大部分的评论都无关情节,反而是评论作者的语言和形式本身。只有在他最喜欢的小配角出现的时候,他才会把重点转到情节中,标记两笔小配角的人物形象。
沈霁青对Cyan有超乎正常的热情,尽管好几处他都把人物的名字错拼成了“Cryan”。
他通过小说中透露的只字片语勾勒Cyan的长相(因为是“勾勒”,所以没有用简笔画而是用了怎么看怎么难看的线条,竟然和沈霁青自己还有点神似);揣测Cyan的个人怪癖与爱好;甚至还给他编了一个人物形象更加笼统的初恋。
在男女主角的回忆中,Cyan在高中毕业前夕去世,但至于去世的原因只字未提。而沈霁青却对他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人际关系与性格形成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想象,最终用加粗字体表明了他的结论:
【此人用大提琴弦自杀而死】
结论只有这么一句话,旁边是一个淌血的大提琴涂鸦,程姜也不知道拿大提琴弦究竟是怎么个自尽法。
除了和文本相关的内容,书上还有一些和小说内容完全不相关的笔记,比如在小说封底前的一页,他用粗笔反复描画,写下了四行字母和一个数字:
CACBA
CAACB
DDABA
CBBCB58
程姜起初还很有兴趣地研究了许久,以为是沈霁青以前记录下来的密码,甚至试着用各种方式破解过。直到最后问过了沈霁青本人,才有些遗憾地承认它们其实只是沈霁青在边看书边做选择题时的顺手涂鸦而已,并没有任何特殊意义。
事实上,沈霁青似乎非常喜欢在他自己收藏的小说上画画。
把《Fiddler’sneck》拿给程姜的时候,他第一次领程姜进了他的卧室。窗口的金盏菊仍然在摇摆枝叶,明黄色小盒子摆在床头,程姜很快认出是自己以前给他的。书架上面贴了一排小贴片,他数了数数量,只有十来张。
“剩下的都到哪里去了?”
沈霁青先顺手抽出来一本蓝色封皮的《所有明亮的地方》【注】,看了一眼,又接着拿下一本,笑嘻嘻地说:
“我很节省的,剩下来的还能用一阵子呢。”
他对程姜翻译小说的事情兴致很高,把书架上所有的外文小说都拿了下来。两个人只穿着袜子坐在书架前的水鸭色毛地毯上,强迫症似的把所有书一本本摆齐。沈霁青特地把它们分成了两部分:一边是已经有中文译本的,一边是还没有的。他像是给大人展示玩具的小孩一样一本本给程姜介绍,让他每一本都翻一下,告诉他可以随时取用。
程姜每一本都打开看了前言,又翻开浏览了内容。沈霁青在每本书里都至少留下了十几个画功不怎么样的小插画,用的是那种水很足的笔,落在图书特有的薄薄的黄纸上,全都渗开了。
沈霁青说:
“我小时候特别不愿意让别人到我的房间来,长大了又没有可以来的人了。你这次进来,也算是史无前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