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道光19年发生了什么 > 第7章(第1页)

第7章(第1页)

他39岁时,嘉庆帝殡天。人到中年的旻宁继位,以明年为道光元年,成了清朝第六代皇帝,也是清代史上唯一嫡出的皇帝。&ldo;道光&rdo;二字,典出《晋书&iddot;汝南王亮传》:&ldo;有晋郁兴,载粟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rdo;。意思是说:晋朝的勃兴,装载着累累的谷米,保卫国家的重臣,分封疆土,赐给瑞祥,道德的光辉,永垂典籍。起这样一个年号,意味着旻宁希望自己能像祖宗那样,使国家繁荣昌盛,臣君一心,纲常礼义永垂后世。

他确实很想有所作为,但却没有可以大书特书的文治武功。接位十九年来,唯一可以告慰列祖列宗的,是平定了天山脚下的叛乱。中国的西北边疆,一直是沙俄觊觎的对象。与新疆毗连的浩罕汗国,在沙俄的支持下,成了伊斯兰教上层分子结集武装力量、分裂祖国的阴谋策源地。自清初以来,连年烽火不断,成了清王朝的头痛问题。道光帝登基不久,伊斯兰教白山教派后裔张格尔,即趁机谋叛。道光四年(1824),张格尔由浩罕率军攻入新疆乌鲁克尔卡伦,清军接战失利,领兵官死难,边疆告警。道光皇帝调兵遣将,命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巴彦巴图率部进剿,开始了西北用兵。经五年征战,易几多将领,终于在道光八年平定了张格尔武装叛乱。为此,道光帝特遣官告祭太庙、社稷,以慰先帝在天之灵;并在午门举行极为隆重的献俘礼;又亲自廷讯张格尔。事后,将40位有功大臣及4位军机大臣,图像紫光阁。次年,派出钦差大臣,率使团赴新疆抚众宣威,进一步密切了中央政府与新疆的关系。

他追慕历代圣君的恭俭宽仁,身体力行,堪称清代节俭之君。当他接位接受百官朝贺时,一反以往必得大事铺张、臣下歌颂功德的一套仪礼,以父皇过世不久,宣布&ldo;乐设而不作,不读贺表&rdo;,表现了谦俭图治的决心。当年阴历四月初一恰逢日全蚀,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当时,日全蚀现象常被作为帝王的瑞兆,所谓&ldo;日月合璧,五星连珠&rdo;,是要大书特书一番的。他却颁谕旨,说不必宣付史馆,表示要&ldo;与内外臣工共图上理[1],以此自勖自勉。道光十年(1830),是他50虚岁的&ldo;万寿节&rdo;,他下诏免去了筳宴庆祝的铺张。传说他平时穿着的套裤,膝盖处穿破后,便缀补一块圆绸再用,俗称&ldo;打掌&rdo;。某日,他召见军机大臣曹振镛,发觉曹也穿着打掌的套裤,便问:你打掌需花多少银子?曹对曰:需三钱。他闻后感叹地说:外间做工实在便宜,内务府打掌需银五两[2]

对祖宗,他极表孺慕之诚,几乎每年都要谒东、西陵。他知道每次叩谒祭奠都得兴师动众,行经地方要张罗接驾,办差人员也会从中捞取好处。对此,他每次起驾都要颁发谕旨,免去经过地方十分之三到十分之五额赋,也算是对当地百姓的一种补偿。他在位期间,几乎每年每月都要给受灾地区蠲缓额赋、发放赈米和贷给籽种口粮。从《清史稿》本纪中看,这一项几乎成了他当政时最主要的政绩。虽然,其他皇帝也有类似的措施,但在次数、救灾地域上都不能与他在位时期相比。中国一些灾害频仍、经济落后的地区,如淮北、苏北、湖北西北部、河南、甘肃、山西、陕西、山东等,往往一年数得救灾之惠;所施对象,除农民、贫民外,受水灾的盐场灶户,驻扎灾区的旗绿营兵丁、屯田的军民等等,皆在其列。当然,受惠者绝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得益,因为赈、贷、给三项,历来是胥吏和办差人员的肥缺,层层克扣,真正到达灾区,必然大打折扣。但在君权绝对的年代,任何官员决不至于敢冒违旨的风险,应赈不赈、应贷不贷、应给不给。所以,经过七折八扣的救济粮,虽属杯水车薪,但对嗷嗷待哺的灾民,多少有所补益。

他曾多次下诏命臣工直言,表示要&ldo;广开忠谏&rdo;,希望臣下&ldo;务当不避嫌怨,于民生国计用人行政阙失,仍随时据实直陈,以资采纳&rdo;。道光十五年(1835),擢拔敢于直谏的司员冯赞勋、金应麟、黄爵滋、曾望颜任京卿,作为活跃言路的表示。为了保护言官不受打击报复,据说他每次将条陈弹劾的奏章发交部议时,往往裁去具奏者职衔姓名及摺尾所署年月,甚至只取其中所需的部分,裁去前后文字,使王公大臣们不知奏者是谁,而无法对被参者打击报复。这种掩耳盗铃式的保护,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他的性格和心态。

尽管道光帝勤政图治,何如他从父皇手里接管的是一个日渐衰败了的王朝。对着摆在面前的烂摊子,他既缺乏祖宗顺治帝、康熙帝那样的雄才大略,也没有雍正帝、乾隆帝那样英武而有作为。他是个有图治之心而无回天之力的皇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朝滑坡,拿不出有效的办法。但要让他糊糊涂涂地过日子,则心犹未甘。于是只好靠勤谨守成来自我安慰。据说,他每日每夜都需批阅高可数尺的题本,直到69岁的高龄还躬亲庶政,力疾视事。他的这种心情,最为首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所理解,曹振镛也就成了皇帝的股肱之臣。

曹振镛,字俪笙,安徽歙县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历乾、嘉二朝,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颇受先帝赏识。乾隆帝说他&ldo;声名甚好&rdo;,嘉庆帝赞他克尽孝道。他曾在嘉庆帝六次谒陵、五次木兰秋狝时,被指派为留京办事、综理朝政。道光皇帝甫告接位,即下诏选拔他为军机大臣。不久,又任为武英殿大学士,成了军机与内阁的首领。他历事三朝,对官场中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内幕,了然于心;也深知宰辅位虽崇而责最重,与皇帝经常相处,稍一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唯一办法,就是小心谨慎、明哲保身。他猜透了道光帝中年继位、求治图稳的心思,更加实心办事、不露锋芒,韬晦谦恭、因循成例。所以,他守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处政方针。在西北用兵的几年中,他确实与皇帝同忧,殚精竭诚,深得皇帝的赞许。张格尔叛乱平定后,4名军机图像紫光阁,第一名就是他。皇帝所做的像赞和序文中,称他&ldo;公正慎勤,班联领袖,尤能殚心据实,巨细无遗,……克勤克慎,首掌丝纶[3]。从此,他备受帝宠,成为皇帝深可依赖的首揆。作为王朝的行政、机务首领大臣,他以历官数十年的经验,把朝政弄得四平八稳,没有出过大乱子、大差错。就此而言,正投合道光皇帝想留得英主好名声的心态,但同时也养成了政府官员因循苟且、圆融谦恭的吏风。据说,某年皇帝大考翰詹,出的诗题是&ldo;巢林棲一枝&rdo;,应考的翰林、詹事们都不知出处。曹振镛在军机处入值时对同僚们说,此句出在左太冲的《咏史》中,便一口气把全诗背了出来。左太冲名思,太冲是其字,西晋著名文学家、诗人,出身寒微,不好交游。其名作《三都赋》,&ldo;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rdo;。《咏史》诗八首,借古讽今,措词命字淳朴而风雅,一时脍炙人口。道光帝阅完考卷,对应考者的无知极为震怒,以为翰林词臣也无学乃尔,准备重考一次。第二天召见曹振镛,问诗题出处,曹说不知出在何处,道光帝叹息地说,连你也不知,无怪若辈也,决定不再重考了。军机大臣们得到消息后深为惊讶,问曹振镛:昨天你还背诵全诗,不失一字,为什么今天对皇上说不知出处呢?曹笑笑说:我只是偶然知道此题的出处,若皇上再以其他题目问我,我怎能一一回答呢?[4]这件事,为曹振镛写传的作者认为他是&ldo;虚怀若谷&rdo;,其实,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圆融谦恭、和同弥缝的做官诀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