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因荥阳坚固难以攻克,刘邦军南下进入颍川郡,与在当地活动的张良和韩王韩成会师。颍川会师,开始了刘邦与张良的第二次合作。二世二年一月,二人在留县初次相会,开始第一次合作。同年六月共同参加项梁主持的薛县会议,张良说动项梁立故韩国公子韩成为韩王,张良出任韩国申徒,与韩成一道领兵到韩国旧地颍川一带活动,刘邦则随同项梁一道北上东阿攻击章邯秦军,二人分了手。张良与韩成在颍川一带致力于恢复韩国故地。然而,他们的活动并不顺利,围绕城池争夺,与秦军的战事屡有反覆,始终没有打开局面。韩成、张良与刘邦军会师以后,军威大振,一举攻下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对顽强抵抗的秦军,实行了屠城报复。
当时,赵国将领司马仰带领一支赵军由上党郡方向南下,进入到平阴县(今河南孟津北)的黄河北岸,有从孟津渡河进入三川郡、走三川东海道西取函谷关进入关中的动向。刘邦察觉到了司马仰的意图,领军由颍川北上,攻克平阴县,封锁了黄河渡口,迫使司马仰放弃了渡河入关的打算。然后,刘邦领军南下攻击三川郡治洛阳,在洛阳东与秦军交战失利,被迫放弃了由洛阳直接西去,经新安、渑池一线,夺取函谷关进入关中的想法,迂迴南下。于是,刘邦军由洛阳经轩辕道(今河南偃师东南)退回颍川郡。再次进入颍川以后,刘邦让韩王成留守阳翟,自己与张良一道领兵往南阳郡方向移动,准备夺取南阳西部的武关,走商洛道攻入关中。
秦二世三年六月,刘邦军南下攻击南阳。在颍川和南阳交界的犨县(今河南平顶山西南),刘邦军击败秦南阳郡守齮统领的秦军,乘胜追击,包围了南阳郡治宛城(今河南南阳)。南阳郡守齮据宛城坚守,刘邦急于西进入关,无意停留攻坚,于是绕过宛城,打算一气向武关方向突进。张良觉得不妥,劝告刘邦说:「足下虽然急于尽早进入关中,然而秦军兵力尚众,前后据险而守。如果不攻占宛城西去,前遇强敌阻击,宛城秦军再从后面追击,腹背受敌,非常危险。不如突然返回偷袭宛城。」刘邦接受了张良的意见,领军连夜改道折回,偃旗息鼓,清晨突然出现在宛城城下,裡外三重将宛城团团围困,即将大举攻城。
突然遭遇不测,宛城军民慌乱,南阳守齮以为战也是死,不战也是死,决意自杀。常在左右的亲近部下、舍人陈恢劝谏说:「事情尚没有完全绝望,请府君容许我出城面见刘邦,劝说他接受我军有条件投降。如果不成,到时再死也为时不晚。」陈恢出城面见刘邦说:「臣下听说将军身受怀王之约,先入咸阳者王关中作秦王。而今,将军停留止步,围攻宛城。宛城及南阳诸县,共有数十城池攻守联防,南阳军民以为战也死,降也死,人人乘城坚守死战。将军若连日攻城,伤亡必多,战事必久;将军如果绕道西去,宛城守军必定紧跟尾随。将军前有城池守军,后有追击搔扰,必不能顺利西进,最终落得空负怀王之约的结果。为将军计量,不如宽待南阳军民,盟誓约降,封赏南阳郡守,让他继续驻守南阳,然后整编宛城秦军,统领他们一道西向攻取关中。如此一来,南阳境内诸县军民,将闻声争开城门迎接将军,将军进入关中之路,必将畅通无阻。」
刘邦接受了陈恢的提议。宛城开城投降,刘邦入城,接受政权,收编军队。他如约封南阳郡守齮为殷侯,命他继续担任南阳郡守,封陈恢食邑千户,然后统领楚军旧部和新编的秦军一道西进。
南阳受降,在刘邦集团建立汉帝国的过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此之前,刘邦军与六国反秦军一样,与秦军激烈交战,双方皆用严峻的手段对待对方。宋留投降章邯,被送到咸阳处以极刑。刘邦、项羽联军攻下城阳,屠城报复。秦与六国之间,仇恨愈深。至南阳受降为止,刘邦军是楚军的一支,先是沛县县军,以沛县人为主体,后是砀郡郡军,以砀郡人为多数。在转战各地的过程中,虽然不断有兵员的补充,大体上仍然以泗水郡和砀郡地区出身的人,也就是楚国和魏国军民为主。秦军成建制地编入刘邦军,是从南阳开始的。由于南阳处置秦军投降得当,从此之后,秦之官吏军民,开始大规模地倒向刘邦。南阳受降以后,事态的进展完全如同陈恢所言,南阳境内诸县,纷纷开城投降。刘邦军西进至丹水县(今河南浙川西南),秦军将领高武侯鳃、襄侯王陵投降。继而进攻郦县(今河南南阳西北)和析县(今河南西峡),也都不战而降。在顺利进军的形势下,刘邦命令部队所过一律不得掳掠施暴,明令禁止报复秦人、残破秦土的做法,于是秦国人民欢喜,民心开始瓦解。
十二、开封不尽有陈留
〈前言〉历史是文明的核心。黄河下游的开封、陈留文明,是一种不断地被冲刷淹没、又不断地被重建整修的文明,就在这种失而复得的过程中,似乎隐藏著一种历史的顽强和坚韧。
我整理历史,到刘邦取陈留、战开封、大败秦将杨熊于曲遇时,遥想当年开封、陈留一带,可谓是人杰地灵,英雄际会。
西元前三六一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开封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孟子以仁义说惠王于宫廷,邹衍、淳于髡受礼遇于梁都。张仪相魏亲秦,苏代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劝诫。地处东西南北交汇之地的大梁,成为辩士的乐土,游侠的天堂。最难忘的是信陵君无忌,他在大梁建府邸,备车马,敞胸开怀,集聚三千门客,开游侠养士的时代风气。千千万万的新潮青年,视信陵君为偶像,视大梁为时尚的圣地。张耳有幸在大梁入于信陵君门下,刘邦又追随张耳习染先人遗风,代代相传,又是何等一种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