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识字课程完成,下午是思维发散的文化课。
文化课没有固定内容,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喜好和目前掌握的知识状况,进行开放性教学。
山区附近的乡村今年年初终于通上了电,可学校经费不足,加之没有晚课,所以,学校至今仍未通电,若非要用时,都是借助蜡烛和煤油灯。
在他们到来之际,靳豫找来了电工。
而电工此刻正在学校教室埋管道线路,想尽快为学校通上电。
教室被占,下午的文化课,叶蕊便带着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课。
山川巍峨,壮阔苍茫,在这群山环绕的学校操场里,那棵古老的杨树下,同学们席地而坐。
叶蕊笑问他们:&ldo;关于我们甘肃省的文化信息,你们都知道些什么?&rdo;
大概是她态度亲和,同学们倒也不会羞涩,大多时候都能畅所欲言。
此时,有位同学踊跃举手,说:&ldo;秦国发源于甘肃河西。&rdo;
这个知识点相对小学生而言,是生僻了些,可竟有人知道。
叶蕊笑着盛赞这位同学博学,尔后跟他们解释:&ldo;秦人最早是在甘肃河西为周王室养马,那时的河西水草丰美,河湖众多。秦人战马养得好,最终被周王室嘉奖,分封为一方诸侯。后来秦国经历百年壮大,最终一统六国。&rdo;
在叶蕊询问中,有同学谈起敦煌,莫高窟,张掖。
虽然只是极为简单文化信息,可在如此闭塞的生存环境里,能够获取到这么多的文化内容,大概是他们对这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之心所驱使吧。
她几乎能够想见在那些知识获得之时,孩子们那一双双真诚渴望的双眼。
关于甘肃的文化信息,后来有个同学说了两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诗。
&ldo;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rdo;
&ldo;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rdo;
对这两首名垂千古的送别名篇进行讲解,最后,延伸到了孩子们眼中的离别是什么样。
有学生反问她。
叶蕊人生顺遂,并不曾经历过多离别苦难。
她想了想,说到:&ldo;关于离别我最喜欢这句:从此,我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rdo;
她说完,便有同学自行开口,解释他们眼中的离别。
&ldo;离别是我晚上不敢睡觉,抱住爸爸妈妈的胳膊,生怕他们离开。可我抱得再紧,他们还是趁我睡着后,偷偷出去打工。&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