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下,您别玩了!您金贵着呢,万一碰到了小的们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啊!”
老太监苦着张老脸。少年每晃一下手,他那颗心便一颤,若非自己年事已高、体力不支,他真想自己爬上树去,将那位祖宗请下来。
俊俏不凡的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姜贵妃所出的皇长子宋徽明。
都说大殿下早慧,三岁识千字,五岁读朝史,端的是为人满意的神童。
谁知大殿下七岁时,陛下遣宫廷修士为其祈福,竟占出了凶兆。
为保大殿下平安,陛下大兴土木,翻修宫中道观,送大殿下入观修行,以消凶业。大殿下吉人自有天相,躲过修士算出的几道劫难,如今年满十三。前几年,大殿下被养在道观中,若无天子批准,不可踏出观门半步,这几年大殿下祸去福来,才得了允许出了观,无事时也可住在姜贵妃宫中。
至于姜贵妃的另一子九殿下,年方四岁,降生于宋徽明最受管束的那几年,是故宋徽明一从观里出来,便抱着这个粉团似的弟弟不放,宠得很。
这位祖宗今天上树,便是为了讨九殿下欢心。
未及冠的兄弟俩仍与母妃同住。适逢九殿下生辰将近,九殿下顺口提了句想看铃铛,大殿下好说歹说,从惠妃处求来一只宝贝铃铛,准备挂在居所后院,供九殿下开心。
于是乎,就有了眼前这一出。
宋徽明生怕小九个头矮,瞧不见铃铛,于树枝间移动数处,眯着眼找好地方。
老太监心如擂鼓:“大殿下,老奴求您快下来吧!您再过半晌还要去凤仪宫向皇后娘娘问安呢,新生的十五殿下,您还没见过呢!”
宋徽明心道小十五以后又不会和自己多亲,见或不见都一样。奈何宫中礼节不因他个人喜恶转变,只能认命。
他草草挂好铃铛,恹恹地摆手道:“知道了。”
他跟着宫廷修士调养生息、练气习武,身姿颇为矫健。
甫一落地,一圈儿宫娥太监就围了上来,擦汗扑灰,生怕他有分毫不合身份的失礼之处。
换上干净的衣袍锦靴,便赶往凤仪宫。进了凤仪宫,他方知中宫娘娘不在宫内,而在宫后院中,带小皇子赏春杏。
宋徽明暗哼,心道没满月的小娃娃眼都睁不开,还赏什么花。
凤仪宫的小太监道:“大殿下,太子殿下也在呢。”
若说宫中谁最让他生厌,当属这位小他四岁的嫡出长子。
他被宫娥领着,来到后园。凤仪宫的用度位属后宫之冠,好像连树上的春杏,都比他母妃宫中的大些。
春杏烂漫如云,暖风拂过,吹落一帘香花。
树下,宫娥端茶执扇。坐在檀木椅上一大一小的两个人,正在逗弄襁褓中的婴孩。
见宋徽明来了,面贴宫黄、头戴蓝翠金钗的女子面露微笑:“徽明来了?”
产后的郭后恢复得极好,面色红润,肤若凝脂,着十色彩裙,披花纹繁复的纱衣,明明是穷奢极华的服饰,穿戴在她身上,却如洗尽铅华般淡然,任凭工艺花纹多么华丽,至多也仅是为其清艳天姿添上几分光彩。
较之于文秀端庄的母亲,她的孩子便显眼得多,宋徽安面容承自其母,风仪却不尽相同。一个端庄,一个锐利,如高岭的雪,脱俗出世。
本朝以玄黑为最尊,天子着玄黑龙袍,太子着玄青蛟袍。那孩子一身玄青。堪称肃穆尊贵的颜色,竟难以掩住他上挑眼角处的淡淡湿红——道不明的高傲与锋芒。
这孩子还没长大,犹带稚嫩的钝意,便叫人难以开眼,若是彻底长开了,当真不得了。
男孩轻摇团扇,掩住自己半张脸。斜眼撇了宋徽明一眼,便将目光转回母后怀中的婴孩上。郭后用眼角余光扫了他一眼,不动声色。
“臣参见母后同太子殿下。”
“徽明,快过来,”郭后让宫娥在身边添了张椅子,招呼少年坐到自己身边来,“来看看齐儿吧,你还没见过小弟弟呢。”
宋徽明坐到他身边,面上笑着,凑近脸看向她怀里的孩子。
“这么小,软软的,真可爱。”
郭后道:“我记得小九出生时,徽明你没机会抱他吧?来,抱抱十五吧。”
正说着,小婴儿睡意惺忪地睁开眼,黑亮亮圆溜溜的眼珠看向宋徽明,咿咿呀呀地露出牙齿,笑声如铃。
“哦哦哦,宝宝醒了,”郭后忙抱着小皇子摇了摇,笑弯了眼,对宋徽明道,“看,小十五要哥哥抱呢。”
小十五的亲哥哥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好巧不巧,这丝情绪被宋徽明捕捉到了。
太子殿下,您以为我稀罕抱这团肉呢?
宋徽明笑着将小小的孩子接过,他抱着襁褓的手极轻,却觉得手臂都僵硬得有些酸麻,便也学着她方才的样子,轻轻摇了摇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