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宁馨最近觉得她的三婶变化的很奇怪,突然对还没到幼儿园阶段的宁怡的学习状况这么关心。这急迫程度简直是要应付高考的架势啊。
学习要从娃娃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宁馨的脑子里闪现出很多这样的句子。
她的三婶是打算培养出一个学霸女儿吗?这年头她现在的身份当学霸有什么用,尤其是女孩子,又不能高考。
宁馨觉得学习文化知识没什么不好的,她也要做个小学霸。可学霸不是谁都能做的,学霸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她觉得宁怡最需要的就是先把话给说清楚。
宁怡在吃的方面可能是能说的最清楚的话了,她从出生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吃货个性。
宁馨也是一枚小吃货,可和她比起来,必须甘拜下风。
宁怡吃奶时就比别的婴儿吃的要多,一个奶娘根本不够。后来大一些能吃辅食后,吃什么也是来者不拒。
宁馨觉得个人口味有侧重的,吃货也是有偏好的,只不过吃货的偏好比较广泛。像她自己这样,有些不喜欢吃的东西是不吃的。
可宁怡来者不拒,只要看到别人动嘴,她就忍不住想要东西吃,伸手要东西吃不知道被打了几次,还是没用。每次来找自己展示“学习成果”时,总是会将屋里的食物扫荡一番。
宁馨只看出她这个妹妹在吃货的道路上拥有无比的天赋,在学霸的道路上,呵呵呵。
也不知道她的三婶从哪找来的这些老师,两岁还没到,开蒙也太早了吧。
宁馨现如今也没有系统的学习,她都是她的外祖父和亲爹教的。宁远有时间就亲自教养女儿,还会布置作业来巩固学习所得。
宁远每天都会给女儿批改作业,即使他没布置,宁馨都会非常自觉的写写画画。她这个年纪也就是个启蒙的时段,作业非常简单单调。不过宁馨学什么都很快,宁远隔个一两天就会教她点新鲜的知识。
这种进度在天才眼里只是正常,可在正常人眼里那就是迅速的太过了。武静曾经想让女儿跟着二叔学习,反正他也是教自己的女儿,多一个也不好拒绝。
武静想的很好,宁馨那里的资源太丰富,同样是安国公府的孙小姐她和自己的女儿差别待遇不是一点两点。
谁让她没有卫雅娘家得力,母亲不是长公主呢,武家不拖她后退就阿弥陀佛了。
让女儿和宁馨多在一起,有什么好的二房也不好吃独食。太子总是喜欢找二房的宁馨玩,姐姐也不好撇下妹妹和别人一起玩吧。从小的情分多重要多美好,这种好事不去沾一沾光简直对不起自己。
武静最大的错误在于没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女儿是实力。宁怡绝对算不上是聪明孩子,小聪明目前都没看出个影子。
她本身年纪又比宁馨小,宁远当然是以自己女儿的课业程度为准,你这个蹭课听的旁听生完全就是附带的。
这个附带的听了两次就再也不愿意去听课了,趴在武静的怀里死也不松手,用吃的诱惑都不行。
宁远虽然疼爱女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作是溺爱,可他对女儿的教育并不放任。尤其是知道女儿的天赋后,更加注意对女儿的礼仪教养。
他自己是个天才,当然明白他们这一类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到很容易走上歧途。他自己就是个例子,如果没有温国公的调教,他仗着自己的小聪明还不知道能做出多少匪夷所思的事情。
女儿不比男孩,女儿家的名声尤其重要。他捧在手心里的宝,怎么可以让她受到一丁点的非议伤害。
他疼女儿时是真疼,恨不得装在口袋里走到哪带到哪,可他管教起来是非常认真十分严肃的。
宁馨的规矩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抓起,她现在就是进宫都不会失礼。
小小的人儿从练字开始就是跪坐,宁馨常常跪的腿酸脚麻。她有时会可怜兮兮的看宁远,小模样别提多可怜了。宁远每次都是硬着心肠当做不知道,最多写完歇息时让她站起来活动活动。
宁怡跟着宁馨学习时也是一样的要求,既然是来蹭课听的,肯定是一视同仁。
这些对宁怡来说就像是噩梦一样,不仅不能吃东西,还要跪着坐。他们说的东西她完全听不懂,这个年纪的孩子最没定性,你让她在那里呆半个小时不动都受不了。可她还不敢哭闹,不知道为什么,她就是有些怕她这个二伯。
他从来没有责骂过自己,可打心眼里惧怕他,虽然自己一肚子不满和委屈,宁怡从来不敢对他哭闹。
去过两次后,宁怡每次听到她娘提到要她去和宁馨一块学习时,绝对是不同意。武静如果要采取强制措施,她就抱着她哭,哭的是撕心裂肺。
武静没办法,要是把她这个样子给送去,不知道还以为是去故意闹事的呢。
宁远对这事倒是无所谓,他觉得宁怡没有过人的天赋,年纪也太小,这个年纪还是应该多去玩耍,学习这事不急。
宁怡的事情宁馨并不关心,她有爹有娘,再怎么也轮不到她来操心。
这天宁馨写完她爹和她外祖父给她布置的作业,走到院子中间,坐在桂花树搭建的秋千上。清晨的阳光还不算炎热,吹着风,秋千微荡。等到秋天,桂花都开的时候,一定要穿上一件很仙的裙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环境中荡秋千。
宁馨骨子里的小清晰又开始蠢蠢欲动的冒头,一阵从远及近的脚步声慢慢清晰,将她的思维拽了回来。
“五姑娘,长公主来了。”夏荷看到长公主身边的金桔,小跑到宁馨面前说道。
“姨姨来啦。”宁馨从秋千上跳下来。
前一段时间长公主偶然间看上了白鹿寺的一位和尚,为了博取“佳人”芳心,特地跑去白鹿寺蹲点守候。
宁馨自然不知道长公主去泡美男了,只当做她真的去寺庙还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