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霖这一次倒听进了谢涵的劝,一方面是谢涵的那句“久居高位的人气场太强”,另一方面是他也想历练一下顾珉。
顾珉虽说是庶出的,可因长相酷似他一直颇得他的欢心,如今也二十多了,还是一个小小的比贴士,连个主事都没有混上,因此他才把他带了出来。
所以最后商定的结果是顾珉带着高升再带几个护卫去,顾珉和高升谈过之后,高升倒是一口答应了,不过他提了一个建议,既然是扮作商人,就没有空手去的道理,因此他建议顾珉给他两天时间,他想从幽州城里调一些南方运来的绸缎过去。
这些南方来的丝绸在鞑靼是相当紧俏的货物,深得鞑靼贵族的喜爱,肯定能卖上一个高价。
这个就不是谢涵能操心的了,她所关心的唯有高升的安危。
为此,谢涵和高升商量了许久,最后决定让高升带几个自己人去,可问题是高升手里并没有什么可用之人,陈武倒是合适,可陈武还远在乡下。
再说了,乡下那边留守的人员不多了,谢澜和谢涵的贵重东西大部分还在乡下,因此陈武是不能轻易调离的。
权衡了一下,谢涵让高升去赵王府找一趟尹嬷嬷,她想跟朱泓借几个人,朱泓身边肯定有会武功的侍卫,他不出门,暂时应该是用不上的。
还有一点,谢涵想拉着朱泓一起做这趟生意,不是卖粮食,而是从鞑靼人收购些皮毛和珍贵的山货,这些倒腾到京城至少能翻一番,前世顾铄就靠这个挣了不少私房。
虽然不清楚朱泓手里到底有多少银两,可谢涵知道徐王妃当家了,王府的家产肯定到不了朱泓手里,朱泓能有的也就是他母亲的那点嫁妆,而夏家是诗书之家,除了开书院和书铺,也没有别的什么营生,因此,谢涵猜想当年王妃的嫁妆也不会太丰厚。
所以她想拉他一把。
其实,谢涵最开始考虑的人选是朱如松,她记得朱如松身边也有几个比较厉害的侍卫,可问题是谢涵不清楚朱如松是不是已经知晓她的真正身份,所以谢涵不敢去见他。
高升倒是很赞同和赵王府的人合作,说实在的,让他一个人跟着顾家人去鞑靼他心里也没底,这几年顾家的作为他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他才不相信顾家死心了。
可问题是顾珉开口了,又是顾霖的意思,他就是想拒绝也拒绝不来,而且他已经从顾珉嘴里听说了,如果他一个人不敢去的话谢涵想陪他去,这话把高升吓到了,他是决计不能让谢涵去冒半点风险的,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应承了下来。
故而一听谢涵让他去找尹嬷嬷借人,高升忙不迭地答应了
因为怕高升的面子不够,谢涵亲自去见的尹嬷嬷,不过不是在将军府,而是在谢涵自己家。
在尹嬷嬷面前,谢涵就没有瞒着的必要了,她直言这一趟不仅仅是为了私利,也是为了民族大义,所以她不能拒绝,但她又委实不放心高升的安全。
当然,这个安全是来自鞑靼人还是来自顾家,谢涵就没有细说了。
“这件事干系太大,说实在的我不能答复你,我只能跟你说回去和我们主子商量一下。”尹嬷嬷沉吟了一下,回道。
“这是自然。我也是听我们管家说这趟生意值得冒一次风险,他说要是趟出了一条路子,以后便想长期做这项生意,正好我们也有南边进丝绸的路子,不过生意场上的事情我是一点也不懂,尹嬷嬷不如找个明白人和高管家谈谈。”谢涵抛出了一个诱饵。
可惜,尹嬷嬷对这个诱饵并没有兴趣,她感兴趣的是这场战事是不是真的要拉开序幕。
“说实在的,我问过我外祖父,他说他也不清楚。”谢涵摇头。
她猜想开战不开战估计就看今年冬天鞑靼人老实不老实了,可是这话不能从她嘴里说出来。
尹嬷嬷大概也想到了这点,叹口气,“我们小主还有几个月就除孝了,要是真打起来,我怕轮不上我们小主去京城了。”
“这话是什么意思?”谢涵问道。
她记得尹嬷嬷好像说过既然徐侧妃扶了正,徐侧妃的大儿子就是嫡长子了,理应由他去京城做人质,而且那一次听尹嬷嬷的口气,似乎想到了什么计策去对付朱浵,怎么短短的几个月又变卦了?
原来,徐王妃早就猜到了京城的人质不是这么好做的,便以他的儿子同样要为已故的夏王妃守孝为由婉拒了赵王的提议,而且说她儿子这个嫡长子到底不如朱泓名正言顺,因此,去京城皇上身边陪皇子读书这样的好事自然该朱泓去,不能让外人笑话赵王府不知礼数,扶正的王妃不能僭越先前的元妃,扶正的嫡长子自然也不能僭越原先的嫡长子,这是规矩。
尽管赵王明白徐王妃心里真正是怎么想的,可这件事他和徐王妃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也不舍得让自己的爱子去京城受苦,可皇上发话了,他不得不征求一下徐王妃的意见,徐王妃的回答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回绝理由。
因此,这件事就这样拖了下来,毕竟朱泓的孝期还没过呢。
可如果战事发生了情形就另当别论了,说到底幽州还是离边境太近了,赵王和徐王妃肯定要做两手准备,万一这幽州城守不住,他的孩子们是决计不能都留下来当陪葬的,所以赵王肯定会优先考虑把他和徐王妃的几个孩子送走,朱泓这个时候说不定又该沦落成为赵王手里的棋子了。
“嬷嬷还请放宽心,幽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皇上肯定不会掉以轻心的。”
事实上幽州确实也没有丢,只不过这场战事打了五六年,拉锯战似的,边境线上的城镇丢了又夺,夺回来又丢,幽州城也曾被围过几天,后来是顾铄飞鸽传书给云州的守备,命云州的守备带人去偷袭鞑靼的城池,来了一个围魏救赵,最后才解了幽州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