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全体出动,忙碌了七八天的生意,顾汐也没有想到,卖小吃食生意,竟然会这么赚钱!花生亩产收入十八九两。
真的是民以食为天呀!
这几日作坊里的豆芽菜,也是卖的爆好,每天早早就有商贩,来山泉村路口排队进货。
直到年节的前一天,才最后给长工们放假。
顾汐对作坊的长工们说:“各位都回家过个好年,作坊最多停工休息七日,大家合理安排时间早回早来,留下来看守作坊的人,年节期间三倍工钱。”
长工们第一次离开家,这么长时间,高兴可以回本村,与家人团聚过节了。也有人为了三倍工钱,主动要求留下来的人。各有各的选择。
家里马车有多辆闲着,顾汐吩咐小厮护院送送,顺路相近一个方向的,坐一辆马车上把人送回村。
年前这几天下来,儿子女儿卖对联窗花,总共挣了27两银子。
在镇上生意火红的呀!每天都有好多人前来买,还不到十天时间,分完各自的收益后发现,他们仅靠自己的本事,就挣到了半年的束修。
四郎五郎在镇上卖货回来,跟家里人分享小堂弟的对联买卖,这话又被传到了村里。可把那些没有读过书、不会写字的人羡慕的呀!
村里陈三水老爹说:“看看。。。这就是读书人,与农家汉的区别。不读书识字见识也少,山里挖到宝贝都不认识,还要去请教人才知道。
我们刨地累的瘫坐,读书人只要动动手指,轻轻松松写写字,都比我们挣到的多,这就是会读书的本事呀!
顾氏她家养的孩子,以后就算是不靠娘,光是会读书识字这一条,就会比村里的孩子有出息。”
陈三水夫妻俩,听的出来老爹说这些,是在拿话点他们呢?
“爹,我在青峰镇打听过,青峰学堂半年的束修,就需要二两银子呢?书籍笔墨比束修还高,距离远的住宿吃饭,也需要交生活银子的。
我也知道读书好呀!可这供一个孩子读书,全家人都要脱层皮,更何况咱家五个孩子呢?送谁去不送谁去。
也就今年运气好,采到俩朵灵芝卖、种土豆卖些银子。咱家刚新盖上青砖瓦房,余银存款可不多了,要我说呀!就再等上一年。
明年我们努力好好干活,挣钱把大头二头先送学堂。”
三水爹抿上一口,镇上买的浊酒说:“你们心里有成算就好,别舍不得读书银子,在哪里抠算都不要省这个,多向顾财主家看齐。”
陈三水点头听着老爹的话,看向围在矮桌边上,拖着鼻涕还大口吃肉的儿子。不是他想自谦自贬哈!而是看到自家儿子这样,真能跟别人家孩子比吗?
儿子脑袋是长挺大的,但有没有读书的智慧聪明,他是看不出来,只知道自家养的孩子贼馋!以前穷饿也经历过,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大肉根本吃不够。
因为是过年节,顾汐家养的兔子家禽活物,单独在村里支个摊子,只针对本村人出售,价格比镇上稍微便宜点。家家户户都来排队买,陈三水家也买了两只兔子,一只大鹅。
孩子们吃的那叫一个猛呀!一顿下来汤都没了。
年节已到,顾汐不再想赚钱的事了。就算再挣钱的生意,也等过了年节后再说。
全家上上下下,打扫的打扫,置办新鞋新衣裳的,杀鸡宰鸭的,准备各种吃食。
顾汐也是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做一道,繁琐正版的佛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