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夫夫孩子热炕头最初发表 > 第2章(第1页)

第2章(第1页)

原来张家村的那位老举人,早已经去世了。

再说于良吉,家里也是逃难过来的,老家在哪里,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因为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十八里铺的人,从他们祖爷爷那一代,他们就安置在这里了。因为祖父母都是生病去世的,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上不去,从小日子过得苦,后来因为爹娘能干,渐渐地,日子好过了,他跟哥哥也长到了七八岁,父母就将他和大哥送去了张家村的学堂,因为十八里铺人太少,孩子更少,是没有学堂的。

不过于家大哥没读书的天分,认完了字他就死活不乐意去了。

只有原主,读书认真刻苦,被学堂里的先生重点培养了起来,这一读就是好几年。

六年前,哥哥娶了嫂子,一家五口日子过的不错,五年前,嫂子生了侄子,结果却难产而亡!

二老经受不住打击,从此,也病了,四年前,原主考中了秀才,喜讯传回来的那天,二老含笑而终。

于秀才还没高兴有了功名,就失去了父母,和哥哥俩人悲痛欲绝的埋葬了双亲,只剩下自己和哥哥还有个小侄子相依为命。

守了三年孝,出了孝期,哥哥就想着赚点钱,给弟弟做盘缠,继续科举!

中了秀才,他们家就有了底气,别说他们家了,整个村子都有了底气。

一年前,原主恢复了读书的日子,家里全靠哥哥一个人操持,幸好左邻右舍都会搭把手,支持原主科举的行动,这才让哥俩勉强把日子过下来。

原主去考举人,不知道过没过,就回了家,因为哥哥也去世了!

死因是暴毙,其实以于良吉的看法,可能是突发心脏病,或者是脑溢血,都是干活累的。

对方为了让弟弟能安心科举,能省则省,攒了不少钱舍不得花,工作量又不断的加大,于家有十亩地,都是自家种植自家收,因为秀才名下有二十亩地是免税的,除了自家的十亩地,外头还有一个张家村张老六家的十亩地,也挂在秀才名下,反正免税嘛,每年给于家一点粮食,反正比交税要少就是了。

这个张家村张老六家,就是原主嫂子的娘家。

虽然后来闺女死了,可留下了儿子,他们的关系一直都没断,对女儿留下来唯一的外孙子,老张家不知道多心疼。

孩子小时候没奶水,就只能喝隔壁杨大嫂的,为此,老张家没少送鸡蛋、小母鸡等补奶水的东西给杨大嫂。

就怕外孙饿到。

也算是沾了原主嫂子的光,因为免税不是谁都能享受的待遇,张家村张老六家,很是风光了一把。

原主所在的朝代,于良吉同样没听过,叫蒙朝!

乍一看,好像是蒙古建立的朝代,其实还是汉人统治天下,蒙古什么的,现在是蒙古省!

根据原主的记忆,于良吉理顺了下,这个历史的断层,是在明朝后,历史上应该是清朝,结果李自成独立成功,改朝为&ldo;蒙&rdo;,北驱鞑虏,南拒倭寇,东征朝鲜,西平回疆。

并且发展兵备,鼓励商业,重视农耕,并且开海禁,弄来不少番邦农作物,例如玉米,土豆,地瓜等。

本人也发明了不少好东西,大到玻璃、水泥,小到牙刷牙膏,香皂香水……。

看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所谓的太祖李自成,丫挺的也是个穿越者!

自开国以来,国力蒸蒸日上,他留给后代们的财富,是无法估量的,教导的儿子们,也个个都是栋梁之才,太子继位后,给自己老爹的封号,直接灌上了&ldo;圣太祖&rdo;的名讳,朝中大臣,无一人反对。

现在的皇帝,是圣太祖的孙子,也是位有道明君,并不一味的让人读书,但是每三个村子,必须要设有一个公立的学堂,据说这是圣太祖的遗诏里提到的若干个条件之一。

学堂里头的教书先生,都是朝廷开设的师范学院培养出来的专门教书育人的先生。

第002章十八里铺

这里给于良吉的印象,有点像他那个时候的五六十年代,虽然家家都是蜡烛照明,可是有了玻璃,家里并不黑漆漆;朝廷鼓励农耕,更鼓励商业,而十八里铺所在的地方,是东北!

幸好于良吉也算是北方人,不然换个南方人穿过来,光是冻就能冻死他。

现在是深秋时节,因为乡试,也就是秋闱刚过,原主考完了试出来,就接到了哥哥去世的消息,连发榜都没等,直接打道回府,奔丧了。

可能是伤心过度,也可能是考试太费体力心力脑力,原主安葬完了哥哥,自己也病倒了,高烧都说胡话了,大夫是村子里的赤脚大夫,以前跟着药堂的老大夫学过年,小病能治,大病就不行了。

不过十八里铺穷,再加上考试和安葬,于家已经没多少家底了,十八里铺的人凑了凑钱,好大夫请不起,只能请了这个大夫过来三趟,给开了不少药,能熬过就活,熬不过就只能预备后事了。

等于良吉再次醒过来,就变成了穿越过来的于良吉。

同名同姓不同命。

这就是于良吉的真实写照。

&ldo;唉!&rdo;叹了口气,于良吉给自己和孩子裹上厚实的衣服,在朝阳的地方放了张椅子,坐在上面看风景。

十八里铺是在东北,现在已经秋天了,原主的哥哥是收拾完秋去的,家里的活计基本上不用他,除了睡觉他能做之外,连饭都是左邻右舍的人帮忙做好端来的,今天是乔大娘,昨天是杨大嫂子,前天在原主的记忆里,是隔壁的张二婶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