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本就支庶不盛,好几代都是如此,难道都是嫡妻善妒?
贾琏也知道林家的情况,不由道,“姑父何不从旁支过继一个孩子?不说表妹需要一个兄弟做靠山,姑父这一支是嫡枝,嫡枝断了香火可是绝嗣啊。”话刚出口,贾琏就觉得自己失言了。
林如海又不是傻子,他都能想到的问题,林如海会想不到吗?他这样口无遮拦的说出来,没准还要得罪人。
不过林如海听到贾琏的建议,也没有生气,对贾琏的态度反倒更亲近了几分,“过继一事,我自然也是想过的,旁支也有适龄的孩子,但谁也不能保证过继来的孩子,将来长成什么样,又是否能成为玉儿的依靠,二则,我林家支庶不盛,夺他人子嗣,我也于心不忍。”
贾琏欲言又止,犹豫再三,还是劝道,“姑父可有问过旁支族亲的想法?若是他们愿意过继,姑父也不算夺人子嗣。”
“玉儿就算没有嫡亲的兄弟,不还有表兄表弟吗?琏儿将来莫非不想做玉儿的靠山?”林如海笑了笑,问道。
贾琏忙开口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他生怕被林如海误会,“我虽然可以做妹妹的靠山,但毕竟隔了一层,过继来的虽然不是嫡亲血脉,但毕竟是林家人,姑父还是再考虑看看吧。”
林如海看着贾琏冒着被他迁怒的风险劝他过继,不禁一怔,他想了想,还是没有拒绝贾琏的一番好意,“那我就再考虑看看吧。”
闻言,贾琏松了口气。
“琏儿可否告诉我,为何劝我过继一个孩子?”贾琏的神情变化实在太明显,林如海都不需要仔细的琢磨,就能看出贾琏在他答应考虑之后的神态变化。
贾琏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不该说。
“不必有任何顾虑,说吧,我不会生气。”林如海微笑道。
贾琏终归还是过不去心里的坎儿,加上林如海的鼓励,便干脆说了出来。
“不瞒姑父,我这次来求学,一则是二叔的建议,二则还是因为表妹。”
这话就说得林如海有些纳闷了,“因为玉儿?”
“姑父应该不知道,姑母病逝的消息传到京中,祖母原是有意接表妹去京中教养的。”
林如海眉头一挑,原是有意,那就是说后来改变了主意,谁改变了他岳母的想法?
若岳母要接女儿去京中教养,他是绝对不会拒绝的,女儿尚小,需要女性长辈教养,否则将来婚嫁会被人指责没有教养。
岳母是国公夫人,一品诰命夫人,若有她教养黛玉,将来黛玉的婚嫁都不会被人挑嘴。
“不敢欺瞒姑父,小侄听闻祖母想接表妹来京中教养,劝祖母等表妹出了孝期再来接妹妹。”说着一顿,“祖母一开始想派了几个仆妇来接,我想着扬州离京城千里之遥,只派几个仆妇来接,太不安全,二则表妹只剩下姑父一个亲人,如今刚失去母亲和弟弟,又让她小小年纪离开唯一的亲人,对表妹来说,怕不是好事。”
“姑父也知道,我刚也是做父亲的人了,当父亲的都心疼自己的孩子,我虽没见过妹妹,但也知道一个孩子,一个人孤零零的上京客居,寄人篱下的感觉,真的不好受。”
说起寄人篱下,贾琏的心绪也有些不平静。
他对这四个字也算是深有体会了。
哪怕他爹就跟他住在一个府里,他从小到大也觉得自己是寄人篱下。
林如海起初听闻贾琏劝阻了贾母,确实是有些不解,并且觉得贾琏有些冒失,但听了贾琏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解释,他也觉得自己想得有些简单了。
若贾母真的安排船只来接,他考虑到黛玉的教养问题,真的会将黛玉送去京城,哪怕黛玉不会愿意,他也会劝她去,黛玉向来孝顺,她一定会听。
自己的女儿自己清楚,玉儿有不足之症,心思向来重,贾敏去后,她更是如此,还病倒了,真让她一个人去京城过寄人篱下的生活,甭管贾母对黛玉有多好,但也不可能方方面面全都照顾到,顶多只能解决黛玉的教养问题,旁的怕是无法兼顾。
林如海深深的呼出一口气,“琏儿有心了。”
见林如海没有生气的迹象,贾琏心中才松了口气,他还真有些害怕姑父怨他多管闲事,他其实也清楚对一个失去母亲的女子而言,教养问题是很严重的,否则他也不会说只是推迟接黛玉上京的时间而非不接黛玉上京,他心里也是清楚的,对于黛玉,除非林如海续娶一房继妻,否则黛玉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女性长辈教养,而最好的选择便是贾母。
因为黛玉的亲祖母早早病逝了。
“姑父不怪我多管闲事便好。”贾琏道。
林如海笑了笑,道,“若只是这个,你应该不会专门同我提起让我过继一个孩子,应当还发生了别的事情,你才会来劝我吧?”
“我也是听凤儿,就是我的妻子,她如今管着家里的庶务,听嘴碎的下人说的,祖母似乎有意为宝玉求娶表妹。”这不是贾琏编造出来的,而是确有其事。
不过贾母想让宝玉娶黛玉,是为了黛玉考虑,一则她是真的认为宝玉将来会有大出息,二则是觉得黛玉这样的条件只有嫁到她家里来,受她庇护才不会受委屈。
但贾琏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宝玉绝非表妹林黛玉的良人。
林如海听了贾琏这话,心中有些困惑,他不解的道,“可是存周那个衔玉而诞的次子?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