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赐之酒,怎么也得喝完了。她便也只能捧着酒壶到左首谢太傅席上敬酒。
谢钧大约知天命之年,鬓发有些斑白,双目却依然炯炯有神,穿起一身紫袍来有种不怒自威的感觉。在她的记忆里,他虽为谢族族长,自有不得不顾及的家族利益,行事却是光明磊落,秉持公正,就算立场不同,她对他也只有敬重。所以最后她择谢钧之子为夫,也是觉得有这样的长辈不算太差。
她走上前去,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门生敬座主一杯。”
见她从御赐壶中倒出酒来,也给足了面子,拿起酒杯和她一饮而尽,方道:“韩寺丞既尊老夫为师,就且听为师一言。我曾读你拜帖上的策论,也批改了你的试卷,经论卷上你对儒墨之道隐有不屑,时务卷上你虽字字有理,却似乎刻意藏拙;唯有诗赋卷上一首《行路难》,以及拜帖上的刑狱改革一篇,为师方看得出你大刀阔斧变革之心,比一甲中的任何一人看得更远。”
“只是,本朝立国而来,想要变革的,又何只你一个初入庙堂之人?望你明白为师判你为二甲的苦心,在大理寺好好磨练。”
谢太傅点到即止,她又何尝不明白他话中意思,正色道:“谢座主不吝赐教,门生领教。”这一世,她带着为官七年的经验而来,本也不欲在一群初出茅庐的寒门士子中鹤立鸡群;只是,她鸿鹄之志尚在,一份投到谢府的拜帖、一首诗赋、一宗雷厉风行把四位世家官员连拉下马的舞弊案,加上皇帝的推波助澜,还是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他这是在忠告她,变革的时机未到,不如暂时藏拙,在大理寺好好潜伏,免做那出头之鸟。
敬过了他们这一科的“老师”,下一个要敬的便是舞弊案中已经交过手的顶头长官王征明。舞弊案最终并没有波及王家,而王征明快刀斩乱麻的处置了涉案四人,把大理寺卿一位坐得稳稳的,容逸之卖了人情,结果还是得继续做他的少卿。不过想来,他的计划,应该也是放长线钓大鱼罢。
王征明在舞弊案被她逼得有些太紧,也没有谢钧那么好说话,酒杯只碰了碰唇,意味不明的笑道:“我大理寺出了个这么厉害的大理寺丞,老夫甚是欣慰啊。”
她低下头道:“下官但求兢兢业业,公平断案。”
王征明不置可否,她也自觉无趣,只得告退。却忽然有人朝她款款走来,朗然笑道:“酒气混浊,出去走走?”
正是她从今以后在大理寺的“上级”谢遥。
韩昭挥了挥手中酒壶:“御赐之酒还没敬完,不敢离席。”
谢遥凤眼一挑,笑得灿烂:“敬了家父,敬了王大人,不敬在下么?”
这人怎地这般……无赖。韩昭叹了一口气,不过还是跟着他从侧门出了殿外。
此时夜幕初降,刚刚看得见天上一轮新月。微弱的月光打在他如玉的脸上,让她忍不住叹道:“怀远公子早年已是当世名士,但一直不曾入仕,为何现在又要掺合到朝堂这股浑水来?”
他却是答非所问:“今后你我同在大理寺做事,公子公子的太见外了,就唤我怀远可好?”
见她没有回应,又问:“不知韩寺丞表字为何?”
她只简单地答:“子曜。”却没有回应他第一个问题。
她怔怔地望着他的侧面,手中拿着酒壶一直未动,他却忽然伸过手来夺过酒壶,修长的手指不经意的扫到她攥着壶柄的五指。
心中一阵颤栗,她差点便一松手把御赐的酒壶掉到地上。谢遥却是若无其事的往自己杯中倒酒,连带把她的杯子也添满了。
“上次无礼夜闯,所说的话,皆无虚言。”他慢慢呷着,这皇家的百花酿,他好像很久没有喝过了。“子曜可知,你当日击鼓鸣冤,唤醒了多少纸醉金迷的洛阳中人,当中也包括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