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方面此时表现出了理智和克制,号召民众在真相确认前,不要轻举妄动,不要使用暴力。但调兵遣将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重点是东北和山东,沿海驻军也进入了戒备状态。
&ldo;呵呵小日本,老子阴的就是你。&rdo;肖志华冷笑着将报纸扔在了桌子上。
没错,始作俑者正是他。给日本下绊子,延缓英国邀请日本参战,为中国收回青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另外,使得列强对日本产生了猜疑和不信任,日本以后想对中国提出无理要求,就要小心他国的掣肘了。对其他帝国主义来说,战争爆后远东最大的和最令人关心的问题,是日本参战和它在中国的地位。列强根据各自的利害关系,制定新的远东政策。特别是英国,对于中国提出的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中立化的主张,他只同意一半,即赞成远东大6的势力过于膨胀;但反对太平洋地利亚、新西兰都垂涎德国在太平洋的属地,想据为己有。
英国不希望日本参战,但又不得不依赖日本海军的帮助,以消灭德国远东舰队,保护对华贸易,尤其怕日本倒向德国,于战争大局不利。这种矛盾心理,造成了英国在日本参战问题上的犹豫和反复。
肖志华并不奢望英国放弃邀请日本参战,他只需要争取一些时间,将日本侵占青岛和胶州湾的借口消除干净。
第十六章战争危险
二渭的《中日新约书》确实给日本的外交造成了很大的洲列强预见到战争将使他们的注意力转向欧洲。以往靠帝国主义之间纵横挥阖和秘密协定所保持的远东均势将被打一段时间内,日本将成为亚洲唯一强大的力量,中国面临着被日本独占的严重危险。
不管日本如何否认,肖志华认为已经达到了目的。先这件事情引起了列强对日本的猜疑,对日本势力膨胀的担心将使他们采取一些抑制日本的政策,起码在外交压力上将使日本陷于孤立;其次是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大白于天下,以后日本的每一次行动都将被视为是《中日新约书》的实施,失去了很多堂而皇之的借口;另外,便是鼓动起了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愤恨,为抵抗日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欧战爆。事情的生是按照中国政府的假设而来,这让德国感到意外和突然。已经签订的秘密协议到了履行的时候。而且必须要尽快履行,因为十几万中队已经进入了山东。完成了对青岛的展开。同时。日本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参战意图。矛头直指德国。而且。战争太需要青霉素了,但英国还保持着海上霸权。青霉素成品的供应马上就要中断,这对即将产生的成千上万的伤病员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当然,德国也不想轻易放弃青岛,所以一边命令青岛驻军收拾行装。准备撤离。一方面通过外交努力阻止日本参战。驻日大使雷克司两次访问外务省进行游说,但没有成功。后来德国又以支持日本在远东的自由行动为交换条件,表示:德国不想对日本作战;如果日本由于与英国有条约关系而请求德国对英国在东方的殖民地、舰队和贸易不采取任何行动,德国可以同意。但英国必须作出同样的保证。德国的用意很清楚,它不让日本有任何进攻德国的借口,同时给英国以东方可能维持现状的希望。以扩大英日矛盾,阻止日本参战,保全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的殖民地。
对于具本的猜疑和警慢,使英国推迟了邀请日本参战的要求。并有意与德国谈判。以维持东方的和平。这使日本极为紧张。遂于八月十日向德国提出了最后通牌,其内容包含两项内容:一、德舰立即从日本和中国海上撤退。不能撤退的解除武装;二、在本年九月十具以前。德国将全部胶州湾租借地无偿无条件交付日本帝国官宪,以备将来交还中国。
日本在最后通牌出的第二天才通知英国,以表示参战是独立行动。不受英国的任何限制。这让英国非常不满。因为日本此前在争取英国邀请它参战的时候,曾经甜言蜜语地保证:&ldo;英国政府可以信赖日本,一旦召唤,即将全力援助盟国;援助的理由和性质,完全由英国政府决定。&rdo;但现在,日本擅自向德国宣战了。而且马上改变了态度。不同意英国要求的不用英日同盟名义参战,不同意战争活动只限于在中国海巡戈和消灭德国武装商船英国限定战区意味着不许日本染指中国大6和太平洋上的德国领地,坚持要在宣战书上写明是应英国盟友的请求而参战的,坚决反对限定战区范围,英日之间出现了嫌隙,谈判出现了僵局。
然而,就在日本出最后通膀的第三天。中国政府宣布场,公布局内的中国领土和附近水域进行敌对的军事活动。仅过了两天。仿佛商量好似的。德国胶州湾舰队突然开动,两艘装甲巡洋舰、三艘轻巡洋舰和若干运输船舰载着德队三千五百人离开青岛,前往其在太平洋的殖民地。紧接着,中队开进了青岛,开始维护治安,进驻要塞,接管各重要部耳。同日。德国政府布公告,宣布:本着中德两国的友谊,尊重中国的局
事情出现如此迅的变化。对日本人真是当头一棒。一切的苦心筹划都化为了泡影,英国不再担心因为威海卫或香港遭受德国远东舰队的攻击。而需要得到日本的支援。
法国也不会为了印度支那殖民地的安全。而靠拢日本,反倒不断催促日本,尽到参战国的义务。要求日本派6军去欧洲助战。美国现在作为唯一能在远东与日本抗衡的国害,自然更不愿意日本参战后乘机扩张势力。对远东局势出现戏剧性的变化而感到欣慰。